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典型矿床找矿
一、成矿地质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华纪以来的坳陷区
按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沿江北过渡带、沿江南过渡带和沿江拗陷带三个区带。
与铁铜金多属矿产关系最密切的地层主要是各种碳酸盐岩,特别是含镁质较高的碳酸盐岩、含同生沉积黄铁矿、菱铁矿和石膏层。
其次是燕山晚期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与金矿关系密切的是中新元古代的砂泥质碎屑岩和志留系地层。
南区自震旦纪至早石炭世一直是凹陷内的沉降中心,震旦-中志留世以磨拉石、远陆源硅泥质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为主,沉积厚度最大,晚古生代后趋于稳定,缺失中上三叠统地层.
中区沉积厚度较稳定,震旦-三叠纪长期处浅海环境,晚震旦至寒武纪未以局限海台地相的泥质白云岩为主,奥陶-志留纪接受了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晚泥盆-早石炭短暂出露地表,中晚石炭开始至三叠纪又成为长江中下游唯一的沉积中心.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江南古陆与淮阳古陆的夹持地段,地质构造复杂,襄-广、剡-庐、麻-团、通城-德安四条基底断裂围成亚玲状。地质构造的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由一系列褶皱和断裂组成。
晋宁期基底构造形成;
震旦-三叠纪以垂直振荡运动为主,接受沉积,三叠纪未期的印支运动形成盖层褶皱,以褶皱和断裂系为主,构造线受边界条件制约。
燕山期早期应力场转换,形成叠加褶皱和断裂构造。燕山晚期陆内断裂构造发育.
区内岩浆岩极其发育,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分布广,类型多,空间上分北东、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三个构造岩浆岩带,与铁铜金钨钼矿关系密切。
沿江北岩浆岩主要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为断陷盆地的火山-次火山岩,与铜、铁、金关系密切。
沿江带岩浆岩主要为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系列,与铁、铜硫和钼矿关系密切。
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总体走向与长江的流向基本一致.反映沿江带的地幔隆起,地壳减薄特征。
航磁异常表现出正负相间的带状磁异常,反映了区内延伸较大的岩浆岩和基底磁性物质的分布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已发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地
处。
有色金属处黑色金属处
贵金属处稀有金属28处
特大型矿床9处,大型矿床40处,中型矿床处,小型矿床处.
主要集中于宁镇、宁芜、庐枞、安庆、铜陵、九瑞和鄂东南7个矿集区。
年前已探明的铁矿石量24.94亿吨;铜资源储量.32万吨;金资源储量.85吨;锌资源储量.40万吨;银资源储量.31吨;钨资源储量43.49万吨;钼资源储量31.31万吨;铋资源储量9.97万吨;锰资源储量1.39万吨。
至年底,长江中下游地区共设置项目余个,累计投入资金约3.6亿元。
探获资源量:铁13.16亿吨,铜.93万吨,金.34吨,铅锌.27万吨.
铜金铁的资源储量新增50%以上,钨金属资源储量新增%以上。
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三类容矿、控矿层位
一类:侏罗-白垩纪火山盆地。
与富钠闪长岩系有关的铁、铜矿集区,如庐枞和宁芜。以铜铁为主,兼有金、铅锌等矿产,主要为矽卡岩型铜铁矿、热水喷流型铜硫矿、玢岩型铁矿、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等。
二类: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黄龙组。
处断块褶皱隆起区与高钾闪长岩系列岩石有关的铜金矿集区,如铜陵、九瑞、安庆-贵池和宁镇。以铜、金和铅锌多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水喷流型矿产。
三类:三叠统东马鞍山组(大冶组、嘉陵江组)。
处隆起和拗陷过渡区,如鄂东南。以铁、铜、金、铅、锌矿为主,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层控热液型矿产。
除此之处,早古生代奥陶系上统五峰组,发育有层控铅锌铜矿等矿产。
2、找矿案例分析
矿区位于剡庐断裂东部的火山岩盆地边部,地表出露砖桥组、双庙组、浮山组火山岩地层,浅部-米之间,在火山岩地层的裂隙中发现了罗河中型铁矿。
通过对航磁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罗河铁矿周边仍有较大范围的磁异常,已探明的罗河铁矿不足以引起地表磁异常。
通过对物探重磁资料的深入研究和精细解剖,大胆进行工程验证,在罗河铁矿深部发现了次火山岩顶部的大型小包庄铁矿。
总结出了在火山岩盆地边沿重、磁同源找铁矿的有效工作方法。
鄂东南地区的金牛火山岩盆地处东西向断裂与麻团断裂的交叉部位,其火山岩与庐枞盆地的火山岩同时代,有寻找火山-次火岩型铁矿的地质条件。
九-瑞地区以燕山晚期早阶段的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形成“油条加烧饼”的岩浆结构。
D/C不整合界面成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产的赋存的重要部位。
这些喷流型铜多金属矿体,产于距岩体小于1千米范围内的D/C不整合界面附近,多沿白云质大理岩的层间裂隙分布。矿体厚度不大,产状稳定,规模大。以硫为主,伴有铜、铅、锌、金银等矿产,已探明的铜资源储量占区内40%以上。
区内矿产以斑岩型、海底喷流沉积型、夕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热液型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为主,具有多位一体的产出特征。
目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找矿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找矿需求,因此现代找矿方法应运而生.现代找矿方法是将传统的地质,物探,化探与现代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全面研究和解决传统地质科学问题.现代找矿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找矿效率和降低找矿风险,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