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市民游客纷纷点赞这将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10949039.html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2日讯(见习记者汤光磊记者金涛)2日一整天,约名市民游客登上杨泗港长江大桥。市民表示,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的新地标,在通车前登桥,是独一无二的美好记忆,将永久留在心中。

金黄色的大桥上红旗飘飘。有的夫妻相随,有的朋友结队,有的一家几代人一起,在大桥上载歌载舞、唱歌、拍照。

小学生们结伴参观大桥。见习记者汤光磊摄

10岁的郑聿泽一上桥,就不停地提问。当得知,不远处的橘红色大桥是鹦鹉洲长江大桥,自己站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已建成的第10座长江大桥,他骄傲地说,武汉的桥真多,真美。

郑聿泽和爸爸在杨泗港长江大桥上合影。见习记者汤光磊摄

来自经开区的周珺晨和朋友一起上桥,两人不断拍照、拍小视频、发朋友圈。在阳光的照射下,金色大桥格外美丽,周珺晨说,好像正在经历一个重大历史时刻,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登上了杨泗港长江大桥。这种美好的经历,值得铭记一生。

众多市民登桥观桥,这是很有仪式感的活动

郑重:神龙公司员工,一家三代人

来自神龙公司的郑重,今天带着孩子和母亲一家三代人登上了杨泗港长江大桥。郑重已经在武汉工作、生活22年。

郑重的母亲卢女士回忆,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候自己刚10岁,当时整个城市都沸腾了。这几十年看着武汉一座座桥修起来,速度越来越快。

桥是武汉的名片。“众多市民登桥观桥,这是很有仪式感的活动。”郑重说,在国庆期间,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之前,让市民上桥参观,这种仪式、气氛、情感、细节,一定会深深地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一颗幸福的种子。

郑重一家三代人登桥。见习记者汤光磊摄

大桥是武汉人的美好记忆

钱敏玲:82岁老党员

下午的杨泗港长江大桥迎来了一位老人,居住在武昌区南湖街华锦社区82岁的流动老党员的钱敏玲,是南湖街第名亮明身份的流动老党员。

钱敏玲家世特殊,大伯是被董必武称为“红色教育家”的钱亦石,姐夫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如今,她还经常参与志愿者服务,宣讲红色家风故事、护校行动等。

“我们是从过去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知道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些都是奋斗出来的。”钱敏玲说,自己年10月与爱人结婚,当月正好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从那时起,大桥就成为武汉人最美好的记忆。此刻能登上武汉第10座长江桥,是天大的幸运。

武昌南湖街华锦社区82岁的流动老党员钱敏玲参观杨泗港长江大桥。记者何晓刚通讯员甘甜周林摄

让更多的人来武汉看杨泗港长江大桥

王丹:导游

王丹已经在武汉待了五六年,读完书后直接留在武汉做了导游,今天她负责带领南湖街名市民上桥参观。

王丹对武汉的各个桥都很熟悉,但走的一般都是经典旅游线路,通车之前上桥还是第一次。

站在大桥上,王丹开心地说,杨泗港长江大桥太壮观了、太美了,简直就是一条观光风景线。以后,自己要争取把更多的人带上杨泗港长江大桥,让它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导游王丹与杨泗港长江大桥。见习记者汤光磊摄

大桥有人行道,开通后一定常来散步

胡辉:武昌小东门社区玉玲舞蹈团队员

武昌小东门社区玉玲舞蹈团的20个街坊们在杨泗港长江大桥上跳起了舞,音乐是最近响遍千家万户的《我和我的祖国》,但舞蹈是他们自己编排的。

胡辉女士是该团的一员。她说,为了能在大桥上跳好,他们排练了半个多月。

金黄色的大桥、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岁月共同铸成金色的记忆,值得铭记。胡女士说,“团里的姐妹们发现大桥有人行道,等大桥正式开通后,我们一定会经常来此散步,回忆今天的美好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