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拢长江建设者守护者,极限挑战5的
导读:武汉长江大桥成了这一期的“宝藏”。而沿着长江溯流而上的《极限挑战》第五季也成为寻找历史宝藏、关照现实精神的重要线索。
文
黎河
这一期《极限挑战》,所有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最后一个箱子里。
不同于其他箱子里装的鸭脖、热干面和编钟,这个箱子里只有两张简单的手稿。“这是最初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原稿的模板。”所有人留意到手稿旁还有一把钥匙,用它能够打开《极限挑战》武汉站的“珍宝”。
初夏的夜晚,长江上微风徐徐。宝箱打开的一瞬间,几乎所有嘉宾一齐发出了惊叹。一个“武汉长江大桥”模型的八音盒亮相,清脆的音乐是《长江之歌》的旋律。此时,游轮刚好来到长江的中心位置,武汉城两岸的灯光渐次亮起。岳云鹏感慨,“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长江铁路公路双用大桥,它连接起了长江与中国社会、中国人的关系。
“长江行”管窥中国桥梁文化
、、……随着不同的嘉宾找到第一层密码,这些数字之间的关联显得越发清晰。
年的4月1日,铁道部正式成立武汉大桥局;年2月28日,横跨汉水的汉水桥正式建成;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有寓意,对于大多数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还剩最后一个箱子没有打开,黄磊稍作停顿,迅速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武汉长江大桥的相关资料。“”,随着砰的一声,最后的一个箱子也被打开了,这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全桥的长度。
《极限挑战》第六期,就连伴随任务推动的密码是“有心”设计,内嵌着特别的涵义。所有元素都围绕武汉长江大桥这件“珍宝”所铺展,数字、细节都暗藏深意、丝丝入扣,节目把综艺叙事与主旨升华衔接得流畅自然,呈现出一种有整体性、全局性的逻辑构造。对于一档国民级综艺而言,这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使命。
长期以来,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互不相通。长江相隔,铁路从北向南到汉口就到了头,从南向北同样如此。但随着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的还有京广铁路,进一步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和交流。这座62年历史的桥梁自从开通以来,遭受了70多次撞击,平均每1-2年就有一次,但大桥依然完好,被誉为“桥坚强”,还曾经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币上。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个缩影,让人们能够从中以小见大地管窥中国的桥梁文化变迁——这同样成为了唤起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注脚。
不管是赵州桥,还是武汉、南京两座中国最早自主建立的大桥,或是近年来的港珠澳大桥等,连接着祖国四面八方的桥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渊源,从它们身上折射出中国人的科学理念以及情感意识——这一段“长江行”,本身唤起的便是一段段与众不同的集体情感和文化体验。
60多年前,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需举全国之力;60年后,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河湖海、深山峡谷,不断刷新世界之最。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经历“建成学会”“发奋追赶”“超越引领”三个阶段的“中国桥”,正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国家“新名片”。
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武汉长江十一桥,一座座桥梁在长江上建起。这一期《极限挑战》的嘉宾们也循着长江的地理足迹和长江大桥的历史足迹,找到了“宝藏”及其背后可贵的精神。
对长江的礼赞,也是国人最好的礼物
建桥者们来到游轮中央。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熟悉的旋律响起,有关这段时代的记忆让人们即便不看歌词,就能跟着合唱起来。
这期节目的最后,游轮上的所有人用一首《长江之歌》对长江深情礼赞。
这背后,更是对包括长江建设者、守护者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赞美。事实上,为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或者长江生态维护付出过的人,不管是桥梁工程师,还是普通市民,几乎所有人的生命都受到过长江的滋养。在武汉长江大桥开工建设阶段,超过十万名干部群众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从干部到工人,人人争作贡献,在高空深水、特大洪水等恶劣环境下顽强拼搏,第一次在万里长江上展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
这一期《极限挑战》中,更多现实中的“长江守护者”走入荧屏。当雷佳音和岳云鹏来到岸边,他们需要按照长江救援队的提示操作,才能进一步拿到宝箱的密码。而由一群武汉市普通的游泳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长江救援队,从游泳者到救人者,从个人自发救人到组织起来守望两江,这个志愿组织不仅集合了一位位“好人”,也将见人危难奋袂而起的传统转化为一个现代志愿者组织的精神内核——这或许就是长江精神在当代的全新注脚。
既有历史叙事,又有现代风貌。这档节目里的“长江行”厚度逐渐被看见。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座桥的旁边,我跟武汉的市民一样,也非常热爱这座桥。它是我们城市的名片,也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者唐寰澄之子、古桥研究会研究员唐浩说道。
《极限挑战》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不同的“人”串联起武汉长江大桥和长江两岸的故事,无论是建设者,还是守护者,普通人出镜讲述与长江的关联,面对长江的坚守与抉择,让节目有了更同频共振的情怀和视野。
更为重要的是,从人和桥身上透视出来的其实是时代的精神,无论是建造者们在艰苦年代的开拓精神,还是紧急救援队每天在长江上“守株待兔”而展现的奉献精神,都是新时代下值得去弘扬的时代品质。
“我们今天虽是录一期节目,但整个历程,包括我们感受到武汉的热情。但是最感动的是我们的先辈们真的在做‘天堑变通途’这样一件事。从此人民开始过得更好,更快乐。”节目里,黄磊有感而发。
回溯长江,也致敬家国情怀
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上,是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
而在最高层的观景台上,有一架望远镜。为了寻得打开宝箱的密码,黄磊和张艺兴透过望远镜,最先看到的却是“武汉长江大桥”。桥上的公交车车身上贴着密码,当他们循着密码打开宝箱时,里面是一张印着茅以升头像的邮票。
这一季《极限挑战》选择了高难度的转型挑战:在对主题进行更多元的升级与扩展中,形成更社会性、现实向的文化关照。着眼于“长江行”的大主题,每个被呈现的城市对象都在生动具象的景观、人物和事件中不断得到充实、丰满。几期过后,节目的格局不断跃升,在依然被延续的可看性中逐渐变成一部综艺版的长江“百科全书”。
也有人会问,为什么节目要选择以长江为线索,对长江进行回溯?在本季总导演施嘉宁看来,这体现了一种使命感。对于行至第五季的《极限挑战》而言,也是更清晰的一个目标。
真正打动人们的不仅仅是长江在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中的波澜壮阔,更在于其中凝结着国人集体信仰的家国情怀。时值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通过长江来致敬为新中国的发展而奋斗过的无数中国人,既是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具有普遍关照力的。如总导演施嘉宁所言,就是要用这条“长江行”这条主线,去尝试切开我们社会的横截面,展现我们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在大主题的提炼下,每期一个小主题,成体系、有规模地让所有荣光与辉煌在这一季节目里得到回望和重述。
多公里、覆盖6亿人口的长江流域,不只是一个地缘信息,通过行走长江路,让观众在不同的相关情境体验中有所感受和体悟,或许才是《极限挑战》带给整个行业最大的创作启示。
在这一季《极限挑战》的策划之初,节目组就结构化地将中国动人的自然风光、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珍贵的家国情怀融入节目体系之中,这也就形成了今天所有观众看到的与众不同的《极限挑战》第五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常常附着在独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之上,形成国家、民族的象征物。
《长江之歌》的最后,所有人齐声唱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一档综艺能承载的,或许终究有限,但它所唤起的大众共情与集体情感确是真真切切的。这一首对长江的赞歌,背后是电视节目创作者的文化自信底气,也是有如《极限挑战》这样的国民级综N代所理应具有的创新勇气和气魄,能量可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