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登山线路middot长江
国庆节期间,湖北某校研学小组到学校周边的山地进行考查,在出发前他们专门学习了夏季去山区旅游的相关安全知识,并设计了登山线路。在山顶上他们领略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当地人告诉他们,雨季M湖湖水经常外泄。下图示意他们绘制的该山等高线地形图和登山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湖湖水上涨外泄处的海拔可能是()
A.米
B.米
C.米
D.米
2.当研学小组到达②处时,如果突遇湖水大量外泄,最佳的逃生方向是()
A.东北
B.正北
C.东南
D.正南
3.登山线路上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长江三峡以西在远古时代属于古地中海,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向西流,在其东侧向东流。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西侧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下图)最终形成。
(1)说明巫山山脉隆起对东侧河流成功袭夺西侧河流的作用。(6分)
(2)分析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图示巫山以西的地貌、水文的影响。(6分)
(3)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4分)
1.B
2.C
3.D
1.据图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图等高距为米,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显示,山顶湖盆北边有一个鞍部缺口,其海拔高度~米之间,当湖水水位达到这一高度时,湖水就会从该缺口外泄。由此判断,B正确。米、米海拔过低,湖水不会外泄,AC错误。米海岸过高,湖水未到此高度就已外泄,D错误。故选B。
2.据图可知,②位于河谷地带,如果研学小组在②处突遇湖水外泄时,应向与河谷垂直的两侧高处逃生。结合图图中指向标可知,湖水从南向北外泄,研学小组应向东南或西南方向逃生。故选C。
3.据材料可知,时间为十月一日左右,太阳在东南方向日出,结合图示,注意指向标,④地东南方向无障碍,因此最早看到日出,D正确;①②③地东南方向有山顶或山脊阻挡视线,因此看到日出较晚,ABC错误。故选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通视问题既可以通过看等高线的形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1)巫山山脉隆起,受地壳张力影响,山体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地形抬升阻挡太平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东侧河流径流量;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2)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西退,在高原与长江上游南北两侧山地之间形成相对低洼的盆地;青藏高原隆起,盆地西侧河流落差加大,流速加快;青藏高原隆起,古长江流向变为自西向东流。
(3)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长江水量稳定或增加,流水侧蚀作用保持或增强。
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表形态的变化对长江流向的影响,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阐述和描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
(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由材料“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可知,巫山山脉相当于古长江东西两侧河流的分水岭,河流袭夺的起因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使两侧河流流向发生变化,东西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强,最终东侧河流切穿了巫山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具体过程为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2)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貌上: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西退在高原与长江上游南北两侧山地之间形成相对低洼的盆地;地形隆起使古长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峡谷地貌发育;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东高西低的地形地势特征,使古长江流向发生改变,逐渐自西向流;盆地西侧河流落差加大,流速加快。
(3)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侧蚀的条件。未来三峡区域内力抬升或沉降作用不明显,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地质条件稳定,河流的下蚀加深的能力不强,以侧蚀加宽为主的侵蚀作用;中下游地势降低,河流流速减慢,侵蚀能力减弱,要使三峡峡谷变宽,要有一定的河流流量才能使流水侧蚀作用保持或加强。
图片及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书籍或网络(侵删)
策划
詹高美编
詹矮撰文
詹胖审核
詹瘦
长期创作不易,觉得詹胖地理内容不错的话,大家记得点赞与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哦~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