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风与HipHop完美融合周杰伦和王

真正的符合中国的HipHop音乐是什么,是无处不在的Autotune吗?是充斥着暴力、低俗、羞辱的歌词吗?显然不是,只有将本民族的特色与HipHop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HipHop。这一点上,GAI做的不错。但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就已经有能将中国风与HipHop完美融合的大神了,那就是周杰伦与王力宏。

周杰伦和王力宏可以说是华语乐坛的两位天王级人物了,他们最牛的地方在于将西方的HipHop音乐和中国风音乐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兼具本民族特色与潮流审美的金曲。

中国的流行音乐最早也是受到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后来在欧美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民族文化及音乐元素,从而形成了“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国风”是指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典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对“中国风”较为权威的定义是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一书中提出的:“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独特乐种。中国风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中国风”是在歌词方面,如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黄自《花非花》、《点绛唇》;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应尚能《无衣》、《我侬词》;谭小麟的《自君出之矣》、《正气歌》等这些艺术歌曲的很多歌词就直接取自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

但这仅是中华传统诗词歌赋在中国流行音乐方面的表现,真正明确的将流行歌曲“中国风”的概念提出来的是周杰伦。第一首完全符合“三古三新”六大标准的“中国风”歌曲是周杰伦于年7月创作的《东风破》。歌词中“圆月”、“天涯”、“酒暖回忆思念瘦”借用了中国古代文化上面指代思念的意象,在编曲方面率先将中国小调与RB融合,在乐器方面加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从词曲乐三方面营造出浓重悠扬哀婉的“中国风”意境。

此后周杰伦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写进歌词之中。如《娘子》以传统的乡思和相思为主题;《烟花易冷》选择《洛阳伽蓝记》中的北魏洛阳城为背景;《发如雪》的创意来自于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随后,周杰伦将中国文化元素与HipHop说唱融合。有以中华武术为主题的作品是《双截棍》、《霍元甲》;以中国传统医术为主题的《本草纲目》;以及引导青年人价值观的《听妈妈的话》。

王力宏作为另外一位“中国风”歌手,他在发行《心中的日月》专辑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名为“chinked-out”的中国HipHop音乐风格,chinked在英文中原本是骂黄种人的一个美国口语,就像是英文中“nigger”是骂黑人“黑鬼”一样。不过随着现在黑人HipHop音乐在流行乐坛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字不再是歧视而是重新被赋予“尊敬、不容侵犯”的意思。“chinked-out”象征着“华语HipHop音乐”并由此横空出世,这是中国HipHop音乐一次从理论到创作全方位的对中西文化交融的思考和行动。《心中的日月》是王力宏赴云南、新疆、西藏等边疆地方通过对民族音乐元素的采集而创造出的专辑,将传统宫商角征羽五音音阶法巧妙融入HipHop作曲之中,这是王力宏对华语HipHop的一次全新的探索。而后引入中国戏曲元素创作出的《盖世英雄》、《在梅边》等则开始主打传统戏曲的“中国风”路线。比如,在《盖世英雄》作品中,是以京剧、昆曲的表演为咏唱的题材,其中巧妙地加入了特殊的Rap元素-----京剧花脸的“念白”----“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天,宏威征凯旋”。戏曲风格的“念白”与大段的普通话Rap以及英语韵文Rap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首歌独特的Rap话语体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中国风”在政府文化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之下,加之其自身带有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属性,获得了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可以说“中国风”流行歌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唤醒和民族内部文化认同的促进,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更在不断发掘中国古典文化因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但“中国风”流行音乐虽然以“中国性”“中国味”为追求,从本质上看,“中国风”流行音乐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就,为了“中国”而采用的多而杂的传统古典文化因此始终处于点缀的地位。客观上讲,这为当代青年确立民族意识、寻找心灵归宿有着积极的意义,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中华文化的璀璨,给缺少中华传统人文精神浸染的当代青年多一份对历史的思考,由此也受到或多或少的文化熏陶。周杰伦歌曲中那股愈刮愈烈的“中国风”,其根本基础是彰显了久违而向往、陌生又亲切的传统文化情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