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Fellow2019名单出炉,4
雷锋网AI科技评论消息,虽然官方还未公布IEEEFellow得主,但国内已经流传出一份IEEEFellow入选华人名单。其中国内高校共有40位入选华人(包括港澳台地区12位),工作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各大高校,京东、阿里巴巴、微软、出门问问以及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这五所企业也有华人当选。
在今年新入选的IEEEFellow中,孙富春教授、梅涛博士、魏少军教授分别是由雷锋网承办的CCF-GAIR、和年报告嘉宾,一年一位。
以下是国内高校入选名单(不包括港澳台):
侯增广中科院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杨家墀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IEEETransonNeuralNetworksOutstandingPaperAward。担任IEEETransactionsonCybernetics、NeuralNetworks、控制理论与应用等编委。
周东华清华大学分别于,,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目前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双聘)。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重大项目首席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次。
孙富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担任国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
宋令阳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百入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约克大学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年任英国飞利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届青年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奖、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首届)、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天线、协作通信以及同构和异构网络。
张大庆北京大学张大庆,北京大学讲座教授,中国计算机协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巴黎国立电信学院、法国科学院一级终身教授,新加坡资讯通讯研究院智能家庭实验室创建主任,情境感知系统部创建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城市计算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论著5本,文章总引用余次(H因子47),单篇最高它引次数超过(根据GoogleScholar)。
张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学通报》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第五届咨询委员、科技部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主题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专家、IMT-Advanced5G专家组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次;代表大陆学者第一次获JCN最佳论文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出版书籍7本,多篇SCI检索论文,具有较高影响因子;获授权发明专利授权项,其中关键的技术已经形成了7项国际标准。
张良培武汉大学博士,武汉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测绘、遥感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篇,主持和参加完成了三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防、和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武汉大学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IEEEGRSL和IEEEJSTARS最佳审稿人等奖励和荣誉称号。张良培教授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遥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像光谱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IEEETGRS、IEEEJSTARS、IJACI、IJIG、IJDMB、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遥感学报等多个刊物副主编。
徐泽水四川大学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蝉联计算机科学领域榜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四川大学、东南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集成理论和聚类算法、模糊数学与优化算法等研究,系统地创建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
李树涛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湖南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先后赴英国伦敦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长期从事图像处理、信息融合、稀疏表示、压缩感知,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8余篇,SCI他引3余次。IEEE汇刊(Trans)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热点论文2篇,曾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等奖励。目前担任《IEEETra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InformationFusion》、《SensingandImaging》和《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自动化学会副会长。
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现任电信学院副院长、图像通信所副所长。主要研究视频编码与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视频分析与检索。发表SCI收录论文60篇(IEEETrans30篇)。申请发明专利35项(授权14项),国际发明专利7项。主持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德国洪堡基金、微软青年教授奖、SPIE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IEEESignalProcessingLetters编委、SpringerCCIS领域编委、DigitalSignalProcessing(ElsveierPress)编委,IEEE视觉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委员会、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IEEESiPS7及IEEEBMSB-3DTV大会程序主席。
江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多所大学工作,年回国受聘于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年至年,先后受邀访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IEEE高级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担任IEEECommunicationsSurveysandTutorials等9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出任多个国际会议的TPC。
王亮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年和0年分别获安徽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4-年分别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及英国巴斯大学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和讲师。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优秀),现为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褚庆昕华南理工大学年1月、年3月和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天线与射频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IEEE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和天线与电波学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电子学会天线与电波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移动通信用传输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政府津贴享受者。
谢胜利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