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空间分异及演进
作者简介:李彦军,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汉)。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考,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城市韧性在社会治理、信息公开等制度韧性建设上赋予了更深厚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提升城市抗击包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各种不确定性扰动与风险压力的能力,增强城市发展韧性,使城市能够在遇到重大冲击时快速恢复,实现城市正常平稳运行,就显得紧迫而必要。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担负着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任。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城市抗风险与保障运行安全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韧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也使得城市群内各城市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增强。本文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演进特征及空间分异,并识别阻碍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以期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升城市综合韧性、抵御不确定性风险和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本文从多个维度综合反映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的韧性状况,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和研究方法如下。
1.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Cutter、Zheng和杨莹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制度建设纳入韧性测度中,从经济、生态、社会、基础设施和制度五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城市韧性综合评价体系。
经济韧性指城市经济系统及各经济主体妥善灵活应对风险冲击、减少损失的能力,与城市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本文从城市人均经济产出、工业产出和产业结构等方面选取指标衡量城市经济韧性。
生态韧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