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的辖区都有哪些省份包括浙江在内吗
康熙三十一年,清朝正式设立两江总督。此时距离清朝占据天下,已经过去几十年时间。这段在两江总督设立前的空白期,更多是因为,清朝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如何治理这片如此辽阔的土地?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短时间内,清朝难以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所以,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鉴明朝的制度。
而明朝在治理地方时,曾设立总督、巡抚的职位,协助朝廷治理。跟过去地方官员不同的地方在于,总督、巡抚被授予较大的权限,可以让他们应对某些突发事务。同时,总督、巡抚的任命,由朝廷决定。
在辖区内,总督、巡抚还会受到其他职位的监督,可以放心任用。清朝入关后,也继承总督、巡抚的制度。但形势已然出现变化,肯定要做出相应调整。
其中很大一个调整方面,就是对辖区的变动。巡抚还比较容易,毕竟只管辖一个省份。清朝主要是对明朝省份进行重新划分。调整总督辖区时,就要困难很多了。因为总督辖区更大,牵涉范围更广,处理起来更为复杂。
所以,清朝在设立两江总督时,便在辖区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整。最初时,两江总督的前身是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管辖今天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四个省份。
顺治六年,又把河南并入直隶地区,改为江南江西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顺治十八年,江南江西总督被拆分,改设江南总督和江西总督。康熙四年合并,康熙十三年又拆分。
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才重新合并,正式定为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这种反复变迁,更多是因为总督这个职位的特殊。
清朝设立总督时,虽然同时他们军政大权,但在具体职权上,仍是偏向军事的。对于总督而言,如果管辖面积够大,自然可以更方便调动行事。对于而言,可以更好应对危局。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总督辖区过大,就很容易无法掌握。
像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这样,如果朝廷对总督掌握不好。总督就可能凭着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四省的财力、人力、物力,对朝廷产生极大撼动。一旦又有四方响应,对朝廷而言,就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但是,在保证总督受制约的同时,朝廷又需要他们能发挥原有的职责。两江总督的辖区,便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清朝把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划归两江总督管辖。
这种辖区范围的设置,同样更多是从军事战略上进行考虑。从整体来看的话,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地势相接,疆界相连,在军事上可以互为呼应。
分开来看的话,如果在江西用兵,北上可以争夺九江、湖口,南下可以争夺赣州、吉安,又跟长江勾连,形势特殊。安徽则控制长江,成为南京屏障,又扼守通往河南的咽喉。
从防御而言,安徽依靠江苏长江以南,以及浙江全省为根基,自古就是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关键点。
江苏则有长江有屏障,山形地势,人口繁密,物产丰饶。每年可以为朝廷提供大笔赋税。科考榜上的名单中,江苏学子也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三个省份都以长江为枢纽,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区。
整个战略防区,可以凭借长江,上下呼应,南北兼控。对于朝廷而言,这个做法可以方便总督进行调集兵力,应对突发事件,保护整个江南地区的军事。
而且,为了方便总督行事方便,朝廷在职权、兵力上对两江总督做出很多调整。因为八旗不归总督调动,所以总督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绿营军。据《绿营兵志》记载,江苏省驻兵名,安徽省驻兵名,江西省驻兵名。
如果某个省份有战事,总督可以不用向朝廷上奏,直接可以调集三省兵力,进行处理。当然,如果大规模、长时间,依然需要兵部的调令。
而两江总督的设立,为清朝后来设立其他总督辖区,提供了很多经验。如浙江、福建,归闽浙总督管辖。直隶地区归直隶总督管辖。
湖北、湖南归湖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归两广总督管辖。这些总督的辖区经过调整,在乾隆以后,逐渐确立,并基本延续到清朝末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