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长江大桥将开工,武汉不仅是桥都,也是
又一长江大桥将开工,武汉不仅是桥都,也是全球知名的建桥之都
武汉又有一座长江大桥即将开工,这就是位于汉南区和嘉鱼县之间的簰洲湾长江大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武汉的第13座长江大桥,也是嘉鱼县的第二座长江大桥。
据了解,簰洲湾长江大桥长米,可能会采用悬索桥形式一跨过江,主跨应该在米以上。这是长达公里的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也就是武汉六环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将按双向6车道的标准建设,时速设计为公里/小时。
簰洲湾长江大桥总投资高达亿元,最快将于今年6月开工,于年5月底投入使用。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簰洲湾长江大桥建成之日,就是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全线通车之时。
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咸宁跟武汉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城际铁路和高铁就不说了,南下的铁路只要经过武汉,肯定会经过咸宁。高速公路方面,除了武深高速、港珠澳高速之外,从武监高速跨过赤壁长江大桥就可以到达赤壁市。这座赤壁长江大桥,就是去年9月通车的。
据统计,武汉城市圈年开通了4座长江大桥,除了我刚刚提到的赤壁长江大桥之外,还有横跨天兴洲洲尾的武汉青山长江大桥,连接黄冈蕲春与黄石阳新的棋盘洲长江大桥,连接黄冈武穴与黄石阳新的武穴长江大桥。一年之内开通4座长江大桥,这在武汉城市圈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此外,湖北宜昌去年也开通了两座长江大桥,分别为宜都长江大桥与伍家岗长江大桥。一个省份一年之间完工6座长江大桥,这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湖北省大会战的突出成绩,是湖北省抗疫成功之后的高光时刻。这样的成绩,足够解释湖北GDP为什么能突破5万亿,反超拥有两个万亿俱乐部成员的福建省重回全国第七的位置。很多人说,湖北GDP肯定含有很多水分,实际上这是在怀疑国家对湖北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帮扶以及湖北省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到目前为止,湖北省共有37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在长江沿线省市中与重庆并列全国第一。此外,横跨鄂州鄂城区与黄冈黄州区的燕矶长江大桥,横跨武汉新洲区与鄂州华容区的双柳长江大桥,横跨武汉汉阳区与洪山区的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横跨武汉汉南区与嘉鱼县的簰洲湾长江大桥,以及荆州境内的李埠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这几座桥梁都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再有,武汉的堤角过江通道、光谷长江大桥等桥梁,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当中。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桥都,因为重庆的桥梁数目多,且各种形态基本都具备。尽管重庆的江面不宽,桥梁规模不大,但数量真的是太多了,能跟湖北一个省较量。当然,重庆本来就是一个省的规模。我觉得,相比于重庆,武汉更适合做桥都,理由很简单,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武汉市内的桥梁并不少,光建成的长江大桥就有11座,汉江上的桥梁也有七八座,跨过其他河湖的桥梁,据民间的桥梁爱好者统计,已经超过了座。这座桥梁,并没有包括市内高架桥。
第二,武汉的桥梁起点非常高。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很坚固,很耐用。相比之下,南京的长江大桥已经经过封桥大修,九江长江大桥很早之前就限行了。这两座长江大桥,桥型与武汉长江大桥一样,修建时间比武汉长江大桥晚,耐用性却远远比不上武汉长江大桥。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于是就诞生了一个桥梁建设领域的巨无霸,这就是中铁大桥局。由此可见,武汉在桥梁方面的起点还是非常高的。
第三,武汉的桥梁规模比较大。跟南京市区内的桥梁比,武汉的桥梁长度显得有所不足。但是,跟重庆市区内的桥梁相比,武汉一座桥至少是人家的两倍。如果就投入方面而言,在武汉建设一座长江大桥的投资,在重庆可以建设两三座甚至更多同类型的桥梁。据我了解,长江大桥算是武汉长度最短的桥梁,前几年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跨达到了米,目前仍是全国已经建成的悬索桥之最。当然,这个记录即将被南京那座主跨长达米的鲜新路过江通道所打破。去年通车的武汉青山长江大桥,主跨达到了米,是长江中上游跨度最大的斜拉桥。青山长江大桥桥面宽48米,采用双向10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是长江上最宽的桥梁。
第四,武汉的桥梁建设能力全国第一。武汉号称江城,位于长江、汉江两岸的武汉三镇均衡发展,对桥梁的需求非常大,这也催生了武汉长江大桥和中铁大桥局。之后,随着国内桥梁市场越来越多,武汉的桥梁产业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中铁大桥局之外,中交二航局的桥梁建设能力也非常强悍,在国内仅次于中铁大桥局。最近几年,中建三局也加入到了桥梁建设领域,参与了伍家岗长江大桥的建设,去年年底还中标了荆州李埠港长江大桥,也算是一个后起之秀。在设计领域,中铁大桥设计院、中交二公院、铁四院的桥梁设计能力都非常强。据我了解,燕矶长江大桥就是中交二公院设计的,由中交二航局和中铁大桥局负责施工。
我曾经跟大家说过,我国最出名的桥梁,不是在高山峡谷之间,就在江苏境内。江苏桥梁武汉造,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如果你不信,可以去盘点一下,目前江苏境内已经建成的十几座长江大桥,有哪一座不是武汉的企业承建的。尤其是那些创造世界记录的桥梁,比如苏通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等等,都是清一色的江苏投资武汉造。
武汉不仅能设计桥梁,建设桥梁,还能提供包括水泥、钢材、拉索、钢结构在内的主要材料,建成之后还能实施专业检测与养护。因此,武汉的桥梁产业链是全国最完整的,也是最强悍的,这一点,上海和北京也没法比。
基于以上4个因素,我觉得,武汉应该被评为桥都。不仅要被评为桥都,而且还要被评为建桥之都。遗憾的是,茅以升桥梁委员会只评了一个重庆,之后再也没有进行评选。我建议,武汉应该力推这件事情落地落实,因为这是武汉建筑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我之前批评过武汉的有关媒体不重视,没有将武汉的桥品牌上升到城市品牌的层面。武汉号称江城,怎么离得开桥梁呢?因此,桥都是与江城相对应的城市符号,是一个城市的LOGO与品牌形象。在某种层面上,历史悠久的黄鹤楼确实可以指代武汉,但是,展现武汉强大的工业实力的武汉桥梁,更可以也更应该成为现代武汉的一个标记。
在此,我强烈呼吁武汉市内的各大主流媒体,要加大对武汉桥梁产业与桥梁品牌的宣介力度,深挖武汉桥梁的文化品牌价值。其实,这一座座创造世界纪录的桥梁,就是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的深刻体现。
再有,我也呼吁武汉相关方面加强对武汉桥梁产业的整合力度,形成资源聚集,发挥各方合力,更进一步将武汉桥梁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武汉的现代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大健康产业都是很不错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光电子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实,桥梁产业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不可能像汽车产业一样做到万亿级别,却是很有影响力的。武汉的建桥实力,别说在国内,就算拿到世界上去,也不会落人下风。
说到这里,我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武汉从来不重视桥品牌,难道仅仅因为这几家桥梁界的巨无霸是不是武汉本土企业,所以就不重视吗?要知道,这些央企已经在武汉扎根几十年,是武汉的品牌担当与经济担当,贡献度至少不比武汉本土的企业小。
我希望看到,哪一天,桥品牌能成为武汉的优势产业与城市品牌。说起武汉,就能想起武汉的桥梁。说起中国的桥梁,就能想起武汉。这样的硬实力,比某个城市的某个奶茶品牌强多了。(年1月25日于武汉地铁三号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