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老照片,满满的回忆

朱力

朱力,原名朱荣华,年生,安徽全椒人。摄影家协会会员,资讯摄影协会会员,原滁县地区摄影协会主席。

朱力先生是新成立后滁州第一代资讯人、摄影人、摄像人、美术家。他年毕业于安徽艺专,长期从事美术、摄影和文字工作。年后,他先后在滁州报社、滁县地委宣传部、滁州市文联工作,任摄影、美术摄影部负责人、滁县地委宣传部资讯科长、滁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滁县地区文联副主席等职务。50年间,他手持相机忘我地勤奋工作,用几万张各个不同时期的图片,记录了皖东地区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留下永恒的历史记忆。他拍摄的图片,屡获殊荣。

今年7月,朱力先生《皖东老照片》一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皖东老照片》封面

记录与回望

——朱力老照片的魅力及价值所在

文/赵以朴

何谓老照片?百度说:“很长时间以前的照片”。

很长时间,多长?国内率先出版《老照片》丛书的某出版社说:“二十年”。

我想,这缘于国人二十年就是一代人的传统思维。

二十年时间不算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和担当。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家蒸蒸日上,社会欣欣向荣,城乡日新月异,可谓沧海桑田。朱力先生的老照片,记录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共三十多年的皖东社会,至今已有近六十年时间,其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

滁县南湖,原是滁县鱼苗厂繁殖基地。此照片名为《渔场的早晨》(原名《晨捕》年入选全国影展,年《人民画报》第1期发表,同年《摄影》杂志第1期发表,年入编为建国30周年出版的大型摄影集《摄影艺术作品选》)。摄于年

看到这些照片,人们心中尘封多年的记忆猛地被激活,情感的闸门突然开启,意外、惊喜、赞叹、感慨、联想、遗憾、酸甜苦辣……照片中,一个个身影,一张张脸庞,还有那些既熟悉又陌生、曾经无处不在如今却渐行渐远或已消失的事物、场景,让人思绪万千。

农村改革的带头人——王郁昭。王郁昭同志在滁县地区工作12个年头,曾任全椒县委书记、滁县地委书记,对全椒和滁县地区做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过程中,被誉为农村改革的带头人,也是为包产到户“上户口”的第一人。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王郁昭(右三)在定远县严桥公社红岗大队调查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光影记录岁月,岁月成为光影。这是滁州的历史相册,是原滁县地区所辖七个县半个多世纪前社会的视觉档案,是对近一个甲子以来,滁州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多方位回顾和审视。对滁州人而言,它是几代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生活影像,记录着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清晰足迹,保存了城乡白云苍狗、沧桑巨变的密码,寄托着人们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温馨乡愁。尽管时间久远,但大家能以不同的理念和崭新的视角予以观照,从而有新发现、新解读、新感悟和新收获。

全椒县数千名民工冒风雪、战严寒,在黄栗树水库进行陡坡弯道护砌工程建设。摄于年

它记录了那些年滁州的真实面貌,客观、准确、原生态。那时虽然贫穷,但人们充满了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一张张笑脸,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几十年后,巨变,年轻人无法知道当年的生活状况,上了年纪的人却无法忘怀,而这些老照片连接时空,令人感动、唏嘘。那些日子,我们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奋力拼搏,寄希望于明天,照片中的年轻人,现垂垂老矣,回望一路走来的日子,想起了无数普通而不平凡的人和事。正是他(它)们,成就了滁州今天的美丽和魅力,老照片就是最好的见证。

来安县汊河供销社的营业员挑货郎担走乡串村,送货到农村,深受群众欢迎。摄于年

朱力先生生于年,从艺六十多年来,耕耘于绘画和摄影两块园地,孜孜不倦,收获丰硕,为社会奉献了独具个性、不可或缺的文化精品。这些老照片,是他从几十年来妥善保存的几万张底片中精心挑选出来,并放大制作而成的,无论数量、质量,还是涉及的广度、深度以及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均弥足珍贵,独具特色,不可多得。可谓厚积薄发的呈现,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是瞬间成为永恒的经典作品,堪称一绝。

陈庭元年任凤阳县委书记后,积极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支持和保护梨园公社小岗村20户农民搞“包产到户”,并在全县广泛推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陈庭元向群众征求改革意见。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咔嚓”一声,只有几分之一秒,甚至百分之一秒,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瞬息万变的场景,他果断摁下快门,将它定格为历史。是其智慧、汗水和毅力,让我们在几十年后还能看到当时的情境,还能品咂和回味当年的各种滋味。这是应该充分肯定、高度赞扬的有价值的创造性劳动。

地委宣传部长宋陵生(中穿浅色衣指点沙盘者)和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宋右边穿浅色衣者)和老花鼓女一起观看规划沙盘。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匈牙利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名言,是朱力的座右铭;前辈吴印咸大师的精心指导和谆谆教诲,让朱力受益终生。那时,外出采访没有小车,多坐长途汽车,或骑自行车,或搭乘顺路的卡车、拖拉机,徒步也是家常便饭;那时没有电脑和网络,一切都来自于现场记录;那时都是机械相机,沉重、复杂、繁琐不说,各种参数还难以掌握,且无法回看;拍完后,回来还要进暗房,自己动手冲洗放大照片,要想获得一张满意的照片实属不易,全凭不断实践、摸索,其难度远超如今数码摄影、电脑制作。被称为“第三只眼睛”的摄影,并不是简单的“照相”,而是要求相机的镜头具有“眼睛的思维”。它要求摄影者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敏感的资讯意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储备、高雅的审美情趣,还要有,聚沙成塔的积累意识、不辞劳苦的学习精神、甘于奉献的敬业态度、耐心等待的职业习惯、瞬间捕捉的过硬技能,等等。

年4月13日,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演出。它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展示了一幅英勇抗日的壮烈图景。图为词作者光未然(执笔者)来滁县访问。省文联主席陈登科(前排右二)、省文联副主席那沙(右一)及文化艺术界人士陪同。摄于年

昨天的资讯就是今天的历史。当年作为专业资讯工作者,朱力不辞劳苦,深入第一线,尽可能地靠近拍摄对象,以高度的资讯敏感和过硬的摄影技术,从城市到农村,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城市建设、民众生活,抓住最精彩的瞬间,记录下了三十多年间滁州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这些照片全面、真实、生动、细致、精彩,在全市乃至全省摄影界罕见,记录的时间之早,拍摄题材之丰富,照片质量之高、数量之多,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有意思的是,在他把镜头对准采访对象时,自己也成了被拍摄的对象,当年他在农村采访时的情景,也成了老照片,从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摄影工作的艰辛和付出。

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是我省大型水利排灌工程。北至全椒襄河口,南至长江,穿越和县乌江镇,是一条人工河。年—年出工总人数达20万,全椒干群还自发组织“突出队”、“爆破队”,涌现许多治水英雄和劳动模范。摄于年

拍摄于半个多世纪前的这些照片为什么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我想,绝非仅仅是怀旧,而是因为它具有多种价值,及其不断被发现、理解和认可。

全椒县官渡小学模范教师、员顾美芳(前排中),原是上海下放知青,她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受得学校领导和学生的欢迎。这是她在送学生回家的船上辅导学生作业。摄于年

——史料价值。关于历史,史学家和文学家用文字来记录和表现,这要经过读者的思维转换,并借助自身的知识信息储备才能了解真相。而摄影家拿出的却是一帧帧生动、直观、形象、准确、传神的照片,细节丰富,原汁原味,让你身临其境,眼见为实。

全椒县官渡公社积极开展农村业余体育活动,此照片《田间广播操》,年入选全国体育摄影比赛并获奖。摄于年

摄影亦称写真,即记录真实,朱力的老照片记录了时代。几十年后,拍摄的对象早已消失或面目全非,只有在照片里还保留了当年的情形。与有着几千年历史浩若烟海的文字史料相比,影像资料相对年轻,数量较少,但它却具有文字史料不可比拟、无法取代的优势。文字属事后加工,不同的书写者对材料有不同的取舍,甚至可能加入不同的想象、夸张、虚构,而摄影却是真实记录,是“写真”。当然,为了构图,拍摄者可以多方位选择拍摄角度,使画面更紧凑、主题更突出,符合传播的视觉要求,但不可违背资讯摄影的真实性原则。所以说,资讯摄影记录下来的老照片,是“视觉档案”、“光影历史”,其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文字。就在这有意无意之中,当年的资讯照片如今成为史料,成了滁州使的“影像断代史”,是颇具价值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对一个古老而发展迅速的城市而言,尤显珍贵。

全椒县章辉公社四辉生产队早稻丰收以后,积极交售粮食,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图为女社员把晒干扬净的粮食装入麻袋准备卖给国家。摄于年

——认知价值。人的认知能力是与认识过程密切相关的。年轻人没有见过以前的人物、事物、情景,无法体验当年的生活,自然也无相应的感受,以致于以讹传讹、张冠李戴;而老照片则把真相呈现在大家面前,使之能直观、真实、准确地了解几十年前的人物、事物、环境、氛围、风貌等等,从而对那个时代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判断,颇有茅塞顿开之感。这些照片,以人物活动为主,呈现社会前进的步履:六十年代的物质匮乏,从衣食住行上可见一斑;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大规模群众集会无法代替生产力;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众生活不断提高,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照片,如农民学农技购农机、青年学摄影学烹饪等,都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具有强烈的认知作用。

春天,梨花盛开。天长县汊涧小学的老师带学生在课外活动。摄于年

——情感价值。寒来暑往,逝者如斯,许多曾经的人物、事物和情景都随时光流逝而去,无影无踪,只有照片保留了形象。几十年后,见到老照片,有一种久别重逢、失而复得之感。回首往事,站在历史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当年的人和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或洞悉世事、参透人生,或恍然大悟、五味杂陈,顿感酣畅淋漓,浑身通透,悟出许多道理,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例如,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的一组照片,让人感叹。在他的支持和带领下,凤阳率先搞起了大包干,农民对这位书记的情感真挚而淳朴,照片中,陈庭元与农民亲如一家,场景多么自然、融洽、和谐,对此,我们应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凤阳县委重视智力开发,将此作为战略重点来抓,年为农业科学校投资60万元。有多名学生获得中专毕业证书,他们回农村后,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自己的贡献。摄于年

——审美价值。老照片所含信息量巨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有助于如今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评价那个时代。与物质丰富的当今相比,那时的城乡建设落后,人们生活拮据,穿衣、打扮,甚至长相都显得有些“土气”,感觉其举动和行为方式与当今颇有距离。这是因时代和导向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及生活水平不同形成的审美取向不同所致,留有时代印记。

年1月,滁县地委书记吴炎武(左二)冒着严寒驱车下乡,看望嘉山县石坝乡小磨麻油专业户刘传运(左三),对他说,党鼓励农民勤劳致富的政策长期不变。刘传运全家人兴奋不已。摄于年

艺术的审美,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朱力先生的老照片多为资讯照片,真实乃第一要素。同时,绘画科班出身的他,在照片的构图和用光上,以绘画的要求,追求画面的精美,所以,虽是资讯摄影,却有艺术摄影的效果。五十多年后,照片仍然清晰、精美,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年9月18日,滁县地委在滁县体育场举行主席追悼大会。摄于年

我希望,在数码摄影五彩缤纷、无人机摄影鸟瞰一览无余的今天,人们能在以黑白片为主的老照片前,放慢脚步,多停留一些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因为,这不仅是欣赏摄影艺术,也是在回望历史,聆听岁月的回声,还可以通过它,读懂昨天,感悟当下,思索未来。

全椒县三圣公社女民兵打靶归来。摄于年

滁县火车站举行了长春第一汽车厂支援滁县地区农用汽车接车大会。摄于年

《皖东老照片》后记

适逢建党周年大庆,在亲朋好友的热情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皖东老照片》的编辑工作。

年,我从安徽艺专绘画专业毕业,因工作需要,开始从事专业摄影,前后近三十年,跑遍了皖东大地,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

后来,我回归专业,重新拿起画笔,但摄影始终是我割舍不下的情结,编一本老照片影集的想法长期挥之不去。六年前,我将想法付诸实施,开始遴选照片,对近万张底片进行扫描、修补,并洗出样片,不断精选。

滁县琅琊山林场干部职工在劳动休息时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这是林场老职工正在和大家交流学习体会。摄于年

为了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今年春天,我从海南养病提前归来,投入编辑工作。因这些老照片都拍摄于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囿于经济条件,底片保存缺乏良好的设备和环境,很多底片已经霉变,有的底片被报刊出版社采用后未能退回。所以,尽管遴选了上万张底片,但真正优秀的片子已保存不多,实感遗憾。再加上我不会使用电脑,图文处理全靠手工操作,速度慢,效果差,多次反复,困难重重。

《绿荫下》,曾被摄影家协会选送苏联、美国等大使馆展出,《安徽画报》年第1期发表。摄于全椒陈浅公社年

这些老照片时间最长的已有近60年,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必须准确地说明时间、地点和相关背景。我查阅了地方志和许多几十年前的旧报纸,还打电话、发朋友圈,采用多种形式请求大家帮助,以对每幅入编照片进行仔细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舞蹈演员们在全椒县黄栗树水库为工地民工演出“幸福花鼓”。摄于上世纪年代

时光如梭,好事多磨。现在,这本凝聚了我几十年心血与汗水的集子终于付梓了,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本集选编了我近三十年专业摄影的作品幅。表现了各个历史时期滁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伟大成就,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崭新面貌,准确记录并清晰呈现了滁州前行的履痕。

凤阳花鼓是世界闻名的传统民间艺术,现已列入国家重点“非遗”项目。这是滁县地区文工团演员金小燕(左)和崔小平(右)在表演传统节目“花鼓小锣”。此照片刊于年《妇女》(英文版)第8期和年《时代》(英文版)第6期。摄于年

我永远不会忘记支持和帮助过的朋友,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老照片时间久远,难免有不准确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朱力

年7月1日

朱力(左一)在凤阳采访原县委书记陈庭元(中)和”万元户“陈兴汉(右二)

朱力(右)在来安城北采访拍摄农民收麦

朱力指导农民摄影培训班学员实地采访

朱力爬山屋顶选角度

来源:滁州广播电视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编辑:谢申娇,初审:贲方舟,审稿:刘永江

联系:chzu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