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带建设范例挖掘地方特色再现镇江大运河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在镇江与长江十字交汇,千百年来运河见证了镇江的发展、变迁与繁荣。10月份,由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策划,王玉国编著的《镇江,大运河遗产调查与研究》一书出版面世,全面梳理了镇江的大运河遗产,也为今后将大运河遗产扩展到中国大运河遗产项目中提供了基础性材料。

王玉国(左)在考古现场

全面梳理镇江大运河遗产

《镇江,大运河遗产调查与研究》一书除序、前言、附录和后记外共有七章,计20万字,主要介绍了镇江大运河水工遗产(含在用的和废弃的)、镇江大运河附属遗产、镇江大运河相关遗产、镇江大运河综合遗产,并对镇江大运河遗产“申遗”和镇江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想法。参照中国大运河遗产按照其功能划分类别,结合镇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梳理、遴选,确认镇江辖区内大运河遗产主要有42处。

镇江具有博大精深的大运河遗产段和点,有的遗产段和点完全够条件纳入中国大运河遗产项目,也让社会各界和专家了解镇江的大运河遗产状况,为以后将镇江大运河遗产的有关段和点增补、扩展到中国大运河遗产项目中准备充实的资料和有力的依据,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镇江的大运河遗产。王玉国介绍,实地调研等工作从年就开始了,详尽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阐明每一处遗产点的价值并进行分类,经过调查、梳理将最具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收入本书,对有争议的遗产点又进行论证,同时对镇江辖区内大运河遗产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论证。

对于镇江大运河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及《江苏8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申遗总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光亚有着精辟的论断。他指出,大运河镇江段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是整个运河系统和纵横相交的长江水运系统中无可取代的最重要的枢纽区段——镇江地区的若干个因河而兴的集镇是在这个时期成型的便是明证;镇江和扬州是大运河穿越长江时南北两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不仅不同的时期两地作用有区别,即使相同时期,也有所不同,镇江对于漕运发挥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通过引用英国人的史料说明了清代的镇江对于拱卫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功能的军事防御作用,证明镇江对大运河的防卫价值也是他处无法替代的,它说明了镇江是保障漕运的第一穴位,因而成为英帝国主义在鸦片战争时首先攻击的对象;复闸是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到的中国水利科学中早于欧洲人数百年的发明,并指出最早的复闸在仪征,然而仪征寻找复闸的工作迟迟未见成效,而本书提到镇江在宋代也已经建起复闸,这无疑为我们寻找这一科技史上重要的史迹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可信的线索……

大运河遗产是镇江发展史的宝贵见证

镇江因河而兴,隋代整修江南运河后,镇江作为江南运河的起点,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漕运之咽喉,区际性乃至全国性的交通运输地位已经十分突出。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荣誉会长钱永波认为,镇江是江南运河的通江口门,其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早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国务院先后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镇江就有17处,其中包括大运河镇江段、江河交汇处、铁瓮城遗址、新河街一条街、西津渡古街、宋元粮仓遗址、虎踞桥等,从遗产视角研究镇江运河很有必要。运河镇江河段是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穿越丘陵岗坡地带,建有闸站等先进设施,积聚了很高品位的运河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从隋唐时大运河贯通起,长江与大运河在镇江交汇,造就了江南漕运的“十字黄金水道”。两宋时期,镇江运河仍为“漕运咽喉”,以镇江为中枢和起点的江南大运河的畅滞,直接关系两宋存亡,是两宋立国的命脉。为维护大运河畅通,宋代对江南大运河镇江段的治理维护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镇江港成为我国宋代及前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规模最大、布局最合理、功能最齐备、地位最重要的江河海综合港口。元明清三代,政治中心北移,江南经济日益繁荣,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京杭大运河镇江段形成了有“江南木业鼻祖”之称的鲇鱼套木材集散地,也形成了长江下游最大的桐油市场,还有仅次于上海的江南最大米市。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和旅客,开始沿着这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聚集,他们开设商号,创办作坊,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习俗,日积月累,大运河镇江段衍生出了漕运文化、码头文化、津渡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文化,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大运河遗产保护要突出挖掘镇江特色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任振棣表示,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镇江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镇江先后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专项课题”,编制《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开展“镇江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论文征集”,等等。去年5月,镇江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举行,会上明确镇江要紧扣“江河交汇、山水名城”的城市定位,围绕“江河交汇津渡文化示范区、古今水利航运科技文化体验区”的目标定位,积极构建“三园两带十六点”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格局。在此基础上,镇江应该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大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力度,二是将镇江大运河遗产有关段和点增补、扩展到中国大运河遗产项目中去,三是充分利用好大运河遗产资源。

对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王玉国认为,为了使镇江大运河遗产保护走向法治的轨道,镇江应借鉴国家和省里以及其他地方的大运河保护法规,尽早出台《镇江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应尽快以运河相关遗产为主体,增加相关内容和图片、出土文物、音响视频等,建造镇江大运河博物馆,展示镇江江河交汇、运河屋脊、澳闸技术、河湖互补、漕运要津等独特的大运河遗产特色;做好京口闸遗址、京口澳闸遗址、玉山大码头遗址、京口驿站遗址、新河街一条街历史文化街区、铁瓮城遗址、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宋元粮仓遗址、梦溪园、登仙桥、练湖等镇江大运河遗产单体保护与利用。此外还要做好镇江大运河遗产整体保护与利用方案,比如,建设镇江城区大运河遗产展示园并开辟旅游线,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城片区,建设“大运河镇江段水文化历史博物馆”,将镇江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和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力争江南运河镇江段应有的重要位置,使镇江早日成为具有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城市。(花蕾刘玉宝)

记者短评

美要自知

这几年,流行一句话:美而不自知——比如说一个美人,她不知道自己美,所以就美上加美。这句话的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即使美人家里没有镜子,经过的路人的眼光和赞美也会告诉她自己美这个事实。

作为一个在镇江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外地人,在一次次无意中邂逅镇江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之美时,惊叹之余,不免感慨,镇江守着惊人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以为意,不予展示,也就不为世人所知,甚至连有些镇江人都不知道自家还有这样那样的倾城之色。在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城市发展需要竞争力,我们的确要抛却佛系的心态,正视自身的资源,争取应有的位置。

美要自知,而后人才能知。

(大运河新闻)

来源:浙江日报

见习策划桂艳延晨

实习编辑王伟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1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