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水流入大海,我国这么缺水,不能
我国境内有很多径流量巨大的水系,除了世界径流量第三的长江,还有珠江、黄河、松花江、淮河等水系,这些水系的径流量都不小,这样说起来我国并不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但事实上我国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国家,很多地区都要为水而发愁,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会任凭这些水系白白流入大海,而不是截获水源彻底利用呢?
长江水源和黄河水源,到底该截获哪个?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下长江和黄河的径流量,根据往年的资料统计,长江的径流量约为亿立方米,黄河的径流量是亿立方米,长江的径流量足足是黄河的16倍,很明显截获黄河水源比较容易,我们就先讨论一下,能不能截获黄河水源彻底利用呢?
到目前为止,黄河上已经有40个水电站,为此我特地查了一下,几个重要水电站的水库总库容,大致如下:
河口水电站: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
八盘峡水电站:水库总库容立方米
青铜峡水电站: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
羊曲水电站:水库库容亿立方米
上面的四个水电站总库容就已经达到了亿立方米,几乎达到了黄河径流量的2倍,更不要说还有公伯峡、三盛公、刘家峡等大大小小的36个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总库容是肯定超过黄河的总径流量。
也就是说如果水利部门想要做,完全可以一滴不剩地截获黄河水源,不过这也只是理想状态,毕竟这些水电站大多都在中上游,而黄河的下游也有不少支流汇入,至于为什么黄河下游没有水电站,完全是因为地形太过平坦,不适合建造蓄水型水库。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这也是黄河名称的由来,为了治理黄河的沙土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黄河水,我国采用蓄水库调沙加上岸上种植绿化的双重治理模式,现在的黄河含沙量已经降低了很多,甚至有少数地区能见到清水流出。
黄河泥沙治理初见成效
让黄河的泥沙水变成清水,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现在已经初见成效。而黄河蓄水型水库的修建,彻底解决了黄河上千年的泛滥问题,还能利用水库进行生态补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几乎废弃的黄河航运
相比之下,黄河的航运功能几乎已经被时代废弃,现在只是作为内陆运输的补充而存在。
长江水源能被截获吗?
跟黄河一样,长江的中上游也有很多水电站,比如位于金沙江上游的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在建的白鹤滩水电站,金沙江中游的观音岩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和金安桥水电站。这些水电站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蓄水量远远比不上三峡水电站,葛洲坝的最大的作用还是防洪和水资源发电。
比起长江上游水电站密集,下游则是另外一番风景,在三峡之后的水电站只有葛洲坝,它的修建目的也只是发电和改善航道,顺带对三峡工程做一个下游辅助调节,顺着葛洲坝而下,就再也看不到大型的水利工程了!
根据资料显示,三峡的总库容是亿立方米,如果要把长江水源全部截获,就要建造一个相当于24个三峡总库容大小的水库,长江中上游没有建造的空间,如果在长江下游建造的话,不知道要淹没多少土地才行,所以长江水源是不能被截获的,即便理论上可以做到,也不可能会去建造。
想要好好利用长江,不得不提南水北调
长江不同于黄河,想要完全截获是不可能的,那么能不能把长江水调到需要水的地方去呢?目前,我国有座城市,其中有座城市都有供水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北京和天津等地属于严重匮乏,把南方的水送到北方,这就是造福万民的世纪大工程——南水北调。
想要让北方的城市不再缺水,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在我国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水源屈指可数,长江就是最合适的选择,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东、中、西三条线,分别把打通长江与淮河、黄河和海河的通道,达成了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
其中东线和中线已经分别于年11月和年12月正式通水,西线工程目前也已经在建设中,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路线长,所经过的地形也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地带,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流域,为了克服这些复杂多变的地形,工程师也是用尽了各种方法。
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上千年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我们的祖先肯定想不到,有朝一日北方人也能喝上长江水,现在的北京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地区的百姓所喝的水,有80%以上都是被调过去的长江水。
我们从来没有白白浪费长江水源,只不过是选用了另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在利用它,但是长江毕竟是世界径流量第三大的河流,南水北调所利用的水资源只是一部分,剩下的水被用来发电,被用来构建内河航运,从四川到上海入海口这段航运,我们已经沿用了上千年,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线。
长江不同于黄河,除了给我们提供必备的生活用水,还是我国航运的一条生命线,你觉得能把长江水源彻底截获利用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