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运桥为什么会叫工运桥
从无锡火车站西边出口出来去无锡市内,就要通过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大桥,它就是无锡有名的有着多年历史的“工运桥”。
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周边的环境很美好桥的南边,就是时尚之都无锡。
中国饭店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工运桥,是沟通无锡市区与火车站地区的重要通道。
不过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一般的桥都是用地名+河(江)命名,如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兰州黄河大桥之类,无锡大体上也是这样,如锡山大桥、清名桥、新光大桥等,所以,这个桥叫做工运桥,就有点了另类。
为此,灯下品茗哥就查了一些这个桥的资料,基本上明白了其前因后果。
清末,工运桥所在的大运河两岸仅有一个渡口,来往行人皆靠木船摆渡。年沪宁铁路上海到无锡通车,无锡火车站建成后,此地成为人流进出的主要通道。而渡船已经不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改善火车站到城里的交通,本地士绅祝大椿等人捐资建造了一座跨长为37.5米的四孔大木桥,取名“通运桥”。该桥桥桩以杉木为柱,桥身及面板多为洋松,桥长约米,取名“通运桥”,连接这座桥的路也因桥得名,被称为“通运路”。
当时,无锡著名的西式旅馆———“新世界大旅社”就开在通运桥南堍,它是一幢五层洋楼,规模颇大,于年7月对外营业。其屋顶开设有一个花园式的游乐场,设有影剧院、书场、露天剧场,是锡邑名流经常光顾的地方。
由于桥的通行量大,加上是木桥,所以,10年之后,桥已经破烂不堪、摇摇欲坠了。
修建一座新桥,已经势在必行。
老的工运桥,那时还叫通运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的民族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纺织、缫丝、面粉加工等行业。这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情况不断出现。
年5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无锡独立支部负责人秦起、刘群先等人领导下,无锡2l家丝厂两万多缫丝女工举行了震撼沪宁地区的同盟大罢工,在通运桥上与前来阻拦的军警发生冲突。
由于此桥为木桥已经部分腐烂,年久失修,不少罢工工人落入水中。之后也不断有行人因闪避车辆跌入河内之事经常发生。
在北伐军进驻无锡后,市民就多次呼吁政府重建此桥。但当局都以“无钱可支,难于实施”推诿,未有下文。
年10月9日,在无锡总工会召开的各业工会联席会议上,丝厂职工会提出把自己罢工赔偿所得,另加本业职工一日之工资,捐作修桥资金。
这个倡议得到了纱厂业职工会和其他行业职工会的响应,并由无锡总工会牵头,成立桥工委员会,负责修建工程的大小事宜。年11月8日,新桥竣工通车。新桥共有3跨,桥长计35.95米,桥面宽10米。它也是无锡桥梁史上建成较早的一座钢筋水泥桥。
关于新桥的名字,在当时还引发了一番争议。
时任无锡县长俞仲还提议叫“中山桥”,工商界人士认为命名为“工商桥”更合适,但更多的人认为,建桥经费主要来自丝、纱两业工友罢工赔偿及工资,因此叫“工运桥”才合适。这个合理的要求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最终这座新桥被命名为“工运桥”,并在桥的两端勒石立碑,以志纪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运桥也是近代无锡工人革命运动的见证者。
重建石碑无锡是我国近现代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无锡的工人阶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年7月24日,无锡乾源丝厂女工为反对延长工时和封建野蛮的管理制度而相约罢工,首创无锡工人罢工斗争的记录。
以后无锡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各种斗争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直到年解放军进军无锡。
当然,现在无锡的工业更加发达,产业工人更多。不过,反对资本的工人运动倒不多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