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钱塘江大桥做了一次双腿体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崇远通讯员吴浩存
从到,八十四朝风风雨雨。虽然已逾耄耋之年,但杭州六和塔畔的钱塘江大桥依然屹立在那里,服务着来往车辆。每天,上万辆汽车在桥上川流不息,趟客、货运列车奔腾而过。
钱塘江大桥本报资料照片,记者董旭明/摄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现代化钢铁桥。它由我国老一辈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先生主持设计、建造,于年9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这开创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新纪元,是中国桥梁史的一座历史丰碑。
钱塘江大桥历经过战火硝烟。在抗战时期,钱塘江大桥通车仅89天,因战况所需,为阻断敌军南行,茅以升先生安置炸药,炸毁大桥,并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大字。
此后,钱塘江大桥后又在、和年被炸。直到年9月,大桥方得到全面修复。
84年后的今天,作为杭州的城市地标之一,钱塘江大桥仍然起到了重要的通行作用。
“桥坚强”能持续“坚强”,除了设计科学、建造质量高、材料精良外,科学的管理、养护对这座老桥也尤为重要。
工人正在维护钱塘江大桥铁路桥面记者吴崇远/摄于年
为了了解大桥桥墩桩基下水深及冲刷情况,前几天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委托检测单位,对钱塘江大桥全桥桥墩基础进行探摸监测。
小时新闻记者也来到现场。
午后的钱塘江江面上微波荡漾,一艘小艇载着专业检测设备和几名检测工作人员正往返行驶在钱塘江大桥上下游约米左右的江面上。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检测船上搭载了水下三维声呐系统,用于对钱塘江大桥主桥墩附近的水下情况进行扫测探摸。“通俗来讲,就是给大桥的‘双腿’做一次体检,看看桥墩下面的桩基有没有缺失,这关系到大桥的安全和健康。”
整个水下探摸工作持续了一天时间,具体检测报告,将会在后续时间出炉。
除了水下检测,桥面的例行巡检工作也非常重要。
记者跟随杭州工务段大桥工区的工人们一起登上位于钱塘江大桥下层的铁路桥面。
巍巍钢梁之中,一条单线铁路连接南北。
钱塘江大桥铁路桥面记者吴崇远/摄
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主任涂明说,每天工人们都会照例上桥巡检,对于重点的桥梁病态,则保持着每周一次、每月至少四次的周期性检查。此外还会进行更仔细的巡查,看整个桥面的部位,包括钢轨面有无障碍物、螺丝有没有松动等,尤其是雨季、防洪期,会特别注意。“到目前为止,大桥主体结构也没有进行过大修,只有过两次规模较大的维修,包括年更换公路桥桥面板、年更换铁路钢轨,其他都是周期性检修、换新。”
在大桥的钢梁上,记者发现了一组英文:BritishSteel。往前走没两步,钢梁上又印刻着另一组英文:DormanLongCo.Ld.
钱塘江大桥正桥钢梁刻印着DormanLong公司字样记者吴崇远/摄
记者同样想起了长三角另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南京鼓楼区下关地区和浦口之间的原长江铁路轮渡。在这座铁路轮渡的栈桥上,记者也多次拍摄到了BritishSteel和DormanLong字样。
南京铁路轮渡栈桥的钢梁。记者吴崇远/摄
年10月22日,南京铁路轮渡正式通车。直到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大部分客车及直通货物列车都改经大桥通过,轮渡只渡非直通的货物列车,渐渐没落。年,南京铁路栈桥遗址原址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成公园,以便于保护和供市民游客参观。
南京铁路轮渡栈桥遗址记者吴崇远/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