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长江大桥明日凌晨零时通车
通车前夕,不少市民走上大桥感受白居寺大桥的魅力,一张张水滴形的桥塔照片刷屏了朋友圈。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近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白居寺长江大桥的设计师——重庆设计集团市政院公司副总工程师杜春林。
重庆设计集团市政院公司副总工程师杜春林
———
从上百个方案中选出“水滴形”
“水滴形状的桥塔是白居寺长江大桥的一大设计亮点,我们从上百个方案中层层筛选,最终征得各方意见,定下了这个方案。”杜春林说,这一方案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生命之源”。
山城重庆,两江环抱,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是山城重庆的灵魂,同时也孕育了千年传承的巴渝文明。故白居寺长江大桥最主要的重庆“语言”元素就是水元素。
一般斜拉桥的桥塔是三角形或门形,但在设计白居寺长江大桥时,团队充分融合重庆水元素,将大桥桥塔设计为水滴形状,一方面满足结构受力功能,一方面更展示了重庆人“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凝聚力量,富民兴渝”的美好愿景。
杜春林透露,水滴型的桥塔好看,但是背后的受力却非常复杂,桥塔造型和受力的合理性有一定矛盾。设计团队经过了多程序模拟,十余次的反复迭代计算才最后确保满足规范要求。“我们团队从年起开展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年,正式开展项目的设计工作,年开始进入施工期。截至年年底项目竣工,共花了8年多的时间,最终保证了大桥结构安全、质量可靠、造型美观的总体目标。”
———
节约成本采用倒梯形三角桁主梁断面
白居寺长江大桥作为公轨两用斜拉桥,上层桥面宽38m,为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桥宽18m为双向轨道,上下桥面宽度差约20m。“设计成上下一样宽,受力就会更简单,但是下层拓宽后,造桥成本会大大增加。”
杜春林说,在设计中,如何解决大悬臂结构斜拉桥拉索传力、风—车—桥耦合振动、钢桁梁气动力与抖振性能,以及轨道18号线与主桥及引桥的位置和结构关系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
为此,重庆设计集团市政院公司设计团队提出了倒梯形三角桁主梁断面,巧妙解决上下桥面宽度差异大难题,极大地节省了投资;同时,创新性地融入智能化设计理念,实现对大桥的“全寿命”健康监测。“我们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大桥的设计工作,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白居寺长江大桥通车后,西部通道可通过华福隧道、华岩隧道连接西部(重庆)科学城片区;东部可连接巴南龙洲湾片区,燕尾山隧道通车后,可直接连接界石、鹿角片区。
白居寺长江大桥,起于大渡口区陈家阁立交,向东跨越长江后,止于巴南区内环快速路太阳岗立交。大桥全长米,主跨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
白居寺长江大桥作为重庆市快速路七横线跨越长江的重要节点工程,同时也是轨道18号线的过江通道,意义重大。通车后,巴南和大渡口两区之间开车只需10分钟。
上游新闻记者陈竹摄影甘侠义编辑蔡海燕敬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