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专题以铜为例探讨低库存状态下

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118/4329288.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王鹤涛,肖勇,许红远)

现象:基本金属库存普遍处于历史15%分位值

本轮基本金属商品周期中,低库存成为一个区别于往年的很重要特征,目前铜、铝、铅、锌、锡、镍的主要口径显性库存数据,均处于历史低位:1)伦交所口径库存,铜、铝、铅、锌、锡、镍库存分别处于历史15%分位值以下;2)全球显性库存口径,铜、铝、锡、镍处于有数据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平,铅、锌也处于历史同期中低位水平。

库存是什么?库存只是个结果,依附于需求之后

作为连接供需缺口之间的纽带,库存历来对大宗商品短周期的判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库存理论老生常谈,但仍有几点值得重视:1、库存只是个结果:库存增减是对过去供需缺口变化的印证;2、库存是滞后指标,依附于需求之后:库存值高低,对价格趋势判断并无意义,核心在于需求预期,预期乐观时,高库存下价格也能上涨,预期悲观时,低库存也难阻价格下跌,库存通过放大需求波动而增大价格弹性;3、宏观扁平化带动库存波动收敛、中枢下移:与中国工业化前期波澜壮阔的需求背景不同,随着宏观逐步扁平化,投机行为减少与信息通透化程度提升,导致库存波动区间趋于收窄,且中枢逐渐下行,弱化了库存对于价格弹性的放大效应。

含义:库存是供需(预期)的反映,不主导价格方向

从具体演绎过程来看,库存只是反映供需现实或预期的结果,而非主导供需方向。

更进一步,供需关系中,由于需求往往主导,故通常而言,库存是依附于需求(预期)的同步偏滞后指标。与之相应,从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来看,经历了典型的需求“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过程的库存表现,也依次跟随需求的波动而呈现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被动补库、主动去库四个阶段。

趋势: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库存中枢逐步下行

考虑到库存是依附于需求之后的指标,其变化幅度则必然受到需求变化的牵制。

由于中国占据全球铜等工业金属需求半壁江山,更是贡献增量需求绝大部分份额,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全球宏观逐渐扁平化背景下,我们也逐渐观察到库存本身也逐渐呈现中枢下行、波动收敛的扁平化特征。这也就意味着,除非出现重大供需缺口上的预期变化,否则库存对需求的干扰作用也在逐步减弱。(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铜库存去哪儿了?供给弹性不足、需求相对韧性

供给不足、需求韧性,铜库存自21年中起持续去化

无论价格是否上涨,库存能够去化,至少相对真实反映出过去行业边际供需格局景气,这主要源于“需求韧性、供给不足”两方面因素所致。

实际上,这轮铜全球显性库存相对明显去化,始于年年中,主要由国内库存显著去化所带动,且目前为止,全球铜显性库存去化的主力依然是国内。

全球铜显性库存从年初的约60万吨,持续下降至年底的34万吨,两年库存去化26万吨,降幅达43%,其中,中国库存下降约23万吨,起到主导作用。进一步深究,中国铜库存快速去化背后的原因在于——需求维持相对韧性的同时,供给却弹性不足:1)总量上,近2年中国铜表观消费年均增速约5.0%,供给则约4.5%;2)节奏上,自年年中开始,中国名义需求累计增速从上半年的12.21%,回落至年底的6.62%,名义供给累计增速则从上半年的14.73%,回落至年底的3.15%,是彼时铜库存显著去化的直接原因。

首先,地产竣工韧性与新能源边际贡献,维稳铜需求。

之所以,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铜需求增速尚存一定韧性,当主要源于地产竣工韧性与新能源边际贡献:1)年年中起,国内传统汽车、家电、制造业投资、电网及电源投资等累计同比增速,均回落相对明显,仅房地产竣工累计同比增速存有韧性;2)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领域高景气,当也贡献了较大权重边际增量。

其次,疫情加剧、“能耗双控”等阻碍,压制供给弹性。

供给端自年年中开始受阻,主要源于疫情加剧、“能耗双控”等阻碍:1)年年中的疫情加剧,影响了东南亚等地废铜冶炼,导致国内废铜进口同比下降;2)疫情加剧阻碍了物流以及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导致年年中往后,精炼铜进口增速回落;3)年3季度,国内能耗双控,导致冶炼铜有所停产,压制了国内精炼铜产量。

就当下而言,相比于21年年中以后的快速去库,尽管影响铜供需的因素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本质上依然还是体现出“需求韧性、供给受阻”的特征:1)除了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领域持续景气之外,电力领域投资增速回升对冲房地产竣工端回落;2)俄乌冲突引发海外冶炼供应风险,铜冶炼企业阳谷祥光(阴极铜40万吨)债务违约压制生产等,对铜冶炼供给造成扰动;3)品位衰减等致使智利等国矿产端生产也不顺畅。

为什么去库铜价不涨?中国需求担忧致使主动去库

需求预期悲观,主动去库阶段价格未必因去而涨

根据库存周期理论,我们把铜库存升降与铜价涨跌情况,两两分组,划分为4种模式,分别为,被动补库阶段(库存上升,铜价下跌),主动去库阶段(库存下降,铜价下跌)、被动去库阶段(库存下降、铜价上涨)、主动补库阶段(库存上升、铜价上涨)。因此,铜库存增减与铜价涨跌,不能简单一一对应,辨析二者关系的前提,在于明确所处库存阶段。

就本轮而言,事实上,自年年中以来,抛开季节性因素,铜全球显性库存便持续处于去化状态,但在此期间,铜价并未明显趋势性上行,反映出市场整体处于主动去库过程。引发市场的预期悲观背后的触因在于,占比全球铜需求半壁江山的中国传统经济领域需求,在年年中国内地产周期见顶之后,面临回落风险。

低库存的意义?库存难累积,低库存下铜价易涨难跌

复盘历史,库存虽滞后,但低位去化状态下价格易涨难跌

尽管基于地产周期投资铜等基本金属的传统理念短期改变并非易事,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若市场对于地产产业链悲观预期不改,我们或许还会看到“库存去化、铜价不涨”的局面,但至少库存低位去化状态,已经相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供需格局的担忧,商品价格也因此易涨难跌,这在历史上也具备相应经验。

未来供需紧平衡,铜库存难以显著累积,铜价易涨难跌

由此,结合我们对于铜全球供给和需求端测算,至少未来2年铜供需格局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甚至偏紧状态,并据此推测全球铜库存难以显著累积的判断,则当前及未来的低位库存状态,将有力地保障铜价易涨难跌格局。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能源占增量需求过半优化需求结构,资本开支减少、品位衰减等约束供给弹性,一旦供需预期转变,市场从主动去库过渡到被动去库乃至主动补库过程,由此引发铜价弹性值得期待。

投资:铜、铝供需格局生变,权益具备显著投资性价比

本轮周期中,无论是库存状态还是供需格局,电解铝均与铜类似,当具有同样规律和结论。因此,权益层面,考虑到短期低库存背景下,铜、铝商品价格易涨难跌,中长期行业格局优化,铜、铝板块也因此具备显著投资价值,如紫金矿业、铜陵有色、洛阳钼业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有色金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