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到美国名校博士,他毅然辞职归国,
曾经生长于小村庄、从未出过省的张菲菲教授,成功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大学毕业获得美国塔尔萨大学全额奖学金,入选世界顶级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因掌握核心技术,他被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服务公司之一哈里伯顿副总裁特批入职。但心系祖国的他三年后毅然辞职回国,任教长江大学,30岁破格评为教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本期,就来一起走进张菲菲教授的故事。
张菲菲,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荆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担任SPEDrillingCompletion副主编、Elsevier书籍出版评审专家、JPSE、JNGSE、SPEJ、ASME等多个专业期刊及会议审稿人。主持科研项目1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第一发明人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做大会报告及特邀报告20余次。
飞跃梦想砥砺前行张菲菲,本名张飞飞,出身于河北沧州与衡水交界的一个小村庄,上高中前没进过县城,上大学前没出过省。父母给他取名“飞飞”,寓意飞出闭塞的乡村,飞向广阔的世界。但在录入档案时他的名字被误写成了“菲菲”,而带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少年依然成功实现了他的飞跃之梦。
“读书改变命运”是张菲菲从小被灌输并一直坚信的理念。初中时代的他不到6点就起床,背上书包和2个馒头,骑行五六公里到学校。日复一日,其中的苦乐辛酸早已化作昨日尘烟入话语闲谈,但这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品质,沉淀成那个单车少年迎风驰骋的内在力量,伴他一生。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一名进入市重点高中实验班,三年后勤奋好学的他又进入吉林大学继续求学。
大二时,张菲菲用了半年的生活费,主动报名了托福和GRE的考试,并一次性通过。他说:“当时班上我是第一个考这些的,我就想把英语学好,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可以出国,就想多学门技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主动学习的态度成就了他2年后的一个机会,并改变了他的命运。
年,张菲菲本科毕业前获得了美国塔尔萨大学全额奖学金,进入全球钻井领域顶级课题组TUDRP,师从世界石油工程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StefanMiska教授和MengjiaoYu教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此,这个乡村少年飞出了国门,飞向了世界。
心怀祖国不忘初心年,张菲菲以一篇高质量论文结束博士生涯,其导师Miska教授评价他的研究达到了领域内的最高水平(“Yourworkisthecurrentlythebestinthecuttingstransportarea”)。博士毕业时,正值全球油价从美元/桶跌到30多美元/桶,在哈里伯顿公司冻结全球新员工招聘并裁员1\3的背景下,他因掌握核心技术,被公司副总裁特批职位进入位于美国休斯敦的总部研发中心。
21世纪以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增长点和突破点。石油行业也处于机械化阶段到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阶段。在以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为代表的油服公司已对整个油气勘探开发过程有了全过程软件开发模型,而我国在国际上成熟的商业软件几乎为零。
张菲菲慢慢意识到他所从事的智能钻井相关技术对国家能源行业的重要性和必须抓住时机快速发展的紧迫性。在美国求学和工作8年后,他从哈里伯顿辞职,全职到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智能钻井教学和科研工作,只为实现他始终如一的初心:打造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钻井技术和软件体系,推动我国在油气钻井数字化领域的发展。
人工智能催生了新一轮科技及产业革命,也为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新一轮科技竞赛一触即发,为抢占制高点,张菲菲回国后第一时间就着手建设长江大学智能钻井研究平台和团队,承担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外公司的智能化钻完井项目,推进钻井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加入长江大学3年,张菲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杰青、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13项,总经费达0多万。并带领科研团队开发出了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且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的国外同类产品功能,部分算法及功能超越国外水平。研究成果已经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应用三百多口井。年,处于钻井水平国际领先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ASA引入智能钻井团队研究成果到其全球钻井实时监测数字平台。推动了我国智能钻井技术的国际影响力,获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以身作则授业育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张菲菲至今都感恩那些于他有恩、助他成长的几位老师:孙友宏、陈宝义、王清岩……上一辈老教授对学生的无私帮助,对科研的踏实态度,也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他回国后向学院申请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充分利用自己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资源优势,邀请多名世界知名专家到学校为师生讲学,传授最新行业成果和发展动态。
受自己博士导师的影响,相比传统课堂的授业,张菲菲上课更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他带领学生们一起,从钻井最简单的数学物理方程、实例计算代码出发,在编译器中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代码的计算过程,真正做到了帮助学生打开“钻井的智能化大门”。他的学生崔亚辉说:“当我带着问题去找老师时,他不会直接给我答案,而是提供许多可能的解决思路,给我带来了更多思考”。
薪火传承,育人天下。张菲菲感慨道,“最有成就感的是培养了一群优秀的学生,陪着他们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大拿’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就这样,这位曾经的乡村少年,带着来自父母的美好祝愿,跨越山河,飞跃科研之巅,成功走在了智能钻井领域的前端,并为国家发展注入了长大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