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艺还是靠手气风投之城合肥的发迹史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丨财经新知Pro
被称为风投之城的合肥,近期又曝大动作:
去年比亚迪刚在合肥建了一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今年再一次加码,要在合肥建一个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零部件工厂——占地亩,年产40万辆,8月底开工。
同时业界盛传,合肥正在与小米接洽,小米汽车有望落户合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合肥都赚足了眼球,也表明了自己的实力。
而最新的GDP成绩,合肥也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合肥GDP达到.5亿元,超过了西安,排在全国0位。
回想年,“大县城”合肥还排在75位,年排到38位,今年上半年则爬到了0位。保持了年均17.5%的复合增长速度!
合肥,靠的是手气还是手艺?背后有没有必然性的逻辑?
我们就扒一扒合肥的风投史,看看它在一次次紧要关头,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01、从家电到京东方
合肥的家电产业是有点底子的,90年代就已经土生土长出了荣事达、美菱、黄山、万燕、天鹅等多个品牌,后面又招来了格力、长虹、美的、欧力等等,隐隐已经成为家电王者了。
年初,时任合肥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的王厚亮走访海尔,问他们有什么困难,还需要什么配套,政府来解决。海尔负责人把心病说了出来:
我们迫切需要大尺寸的TFT-LCD液晶显示屏。
LCD显示屏是电视机的核心部件,国内没有这个技术,一直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本来他以为,说了也是白说,这不只是海尔自己的心病,而是全中国各大彩电企业的共同难题。你一个开发区的副主任能怎么解决呢?
正如当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所说:
我国的平板电视显示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导致中国平板电视的销售利润绝大部分被国外厂商(如日本夏普、韩国LG等)攫取,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不亚于中国彩电产业化之前。
当时国内有自主产权的,只有京东方的5代线,而5代线是用于电脑显示器的,彩电需要用6代或更高世代的产线。可以说,液晶显示器被外国卡脖子的严重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芯片。
最先行动的是深圳。
年,深感卡脖之痛的TCL、创维、康佳、长虹四家彩电企业,在深圳市政府的推动下,准备与国外厂商合资在深圳建设一条6代线。
但是当他们寻找国外的技术合作商时,却没找到一个有诚意的:要么是不转让技术,要么是漫天要价。无奈只能转向国内,国内能做这个的只有京东方。京东方也正想向高世代线扩张,于是三方很快就敲定意向,京东方立刻组建了技术团队。
但年6月,日本夏普主动找到深圳说:
京东方的技术不行,我可以帮你建,而且是跨过6代线,直接上7.5代线!
深圳市政府动摇了。京东方确实没建过6代线,不知可靠不可靠,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夏普有经验、有技术。
然后,京东方就被晾在了一旁。
不过,夏普和深圳方面谈了一年多,却公然违背最初的承诺,谈判不得不终止。夏普高层公开表示:
夏普的主要精力放在日本的10代线上,没有在中国建设生产线的计划。
此后,夏普继续玩着搅局的把戏。当它听说上广电又要和京东方建6代线时,又找到上广电求合作,于是京东方又被甩掉,随后夏普又找了个借口甩了上广电。
被放鸽子的深圳,找到被放鸽子的京东方说:
那边没成,要不,还是咱们合作吧。
但这次,深圳却晚了一步。
话说当时合肥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王厚亮调研海尔之后,便决心要解决液晶显示器的问题,恰好他的清华校友张百哲在京东方任独董,便给二者牵了线。
虽说京东方和合肥的来往有些日子了,但由于京东方心心念念要去深圳——一是因为建立产线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还需要齐全的上下游配套——所以没怎么考虑合肥。直到年,京东方再一次受邀访问合肥时,才被合肥打动了:
厂址的土地已经准备好了,而且合肥承诺:资金方面,深圳给多少合肥就给多少。
京东方全面评估之后,发现合肥还真是个不错的地方:
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离上海南京都很近,离北边的北京、西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南边的珠三角距离都很均等;更重要的是水、电:一条6代线一天要消耗万多吨水,合肥有长江和巢湖,水资源充沛,还是电力输出省。
这个项目市里又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孙金龙挂帅,市长吴存荣操盘。
于是京东方正式邀请合肥团队来京考察。
年3月7日,即合肥团队考察京东方的前一天,吴存荣整夜没睡,通宵研究京东方资料,第二天一早便信心十足地告诉大家:“我快成液晶显示行业专家了!”第二天在饭局上,孙金龙就拿出了意向书,双方正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京东方因为有了两次被甩的经历,这一次董事长王东升主动问合肥领导:
如果夏普找上门怎么办?
合肥领导表示:
绝不动摇。
按照京东方的方案,项目总投资达到亿元。其中60亿由京东方定向增发股票来募集,60亿通过银行贷款,剩下的要合肥来出。数额之大,创下了合肥工业投资历史之最。这么大一笔钱,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如果不成功,合肥将如何承受?
但是,如果不横心拿下这条产线,那些彩电企业就可能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考虑而迁到离液晶生产基地近的地方,这对合肥家电制造业的地位将产生致命冲击。
投还是不投?这是个问题。
正式签约的日子定在了年9月1日,9月11日合肥要最终拍板。
合肥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四套班子及各区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洋洋洒洒百余人,只讨论一个议题:
京东方的项目要不要投?
同一天,京东方也兵分两路,董事长和总裁飞往深圳,副总裁留在合肥。
副总裁留在合肥,就是要等待合肥的最终“裁决”。
而董事长和总裁飞往深圳,则是为了如果合肥还不能最终拍板,京东方就立马投靠深圳。
合肥这边的会议结果,出人意料地一致:项目不怕大,只要看准了就大胆做。合肥市委最终拍板: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做成这件事!
千里之外的深圳,王东升被深圳领导灌得酩酊大醉,通过疏通关系才登上了飞往合肥的航班——第二天他还要赶往合肥签约。
9月1日,王东升到合肥后输液两个小时,喝了一碗面条,就直赴签约现场脱稿陈词:
“我所到过的每个城市,书记和市长都待我如上宾。然而,到了下面的执行单位,力度明显下降,就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只有合肥,做到了这样坚定而执着地上下一心!所以,我本人‘情动’于合肥,京东方‘情定’于合肥!”
年初,京东方的工地上已经是几十台塔吊施工的壮观景象。
而合肥为了筹钱,把在建的地铁都暂停了,全市都做好了发不下工资的准备。但事实证明这一切是值得的。
合肥京东方6代线工厂
京东方的落户,既解决了彩电企业的显示屏供应问题——他们每年的显示屏年采购金额都能达到亿至亿元——又吸引了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方面的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动了合肥超过千亿的投资(例如从年到现在,美国康宁公司已有9个项目落户合肥,合肥已经成为康宁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以致于开发区的地皮都不够用了,合肥不得不(兴高采烈地)向中央请示用地问题。
更重要的是,京东方6代线项目是大陆的第一条高世代线,而且还是完全自主建设——包括厂房过道的砖——对于中国的TFT-LCD工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几年后,受到鼓舞的合肥,又提出建设更高等级的8.5代线。这次的投资更大,达到85亿,需要合肥出亿(40亿现金,60亿免息借款)。
不过,因为京东方在外地建产线已经惹得北京(京东方的大本营)不高兴,所以合肥这时又慷慨解囊,为北京送去0亿支持京东方在北京建8.5代线,才换来了北京市政府同意其在合肥建8.5代线。
01年京东方主营业务开始盈利,终于告别了以前那个“让投资者咬牙切齿、避之唯恐不及”的亏损王。
从此,京东方满血复活了。
中国的显示屏产业也复活了。
今天,京东方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种液晶显示屏的市占率,已经稳居全球第一,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
京东方只是整个“显示屏”产业链上的一个明星。在整个产业链上,合肥还投资并引入了彩虹、康宁、联宝、三利谱、维信诺第6代柔性屏、双子COF卷带、视涯硅基OLED等等,延伸到“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链条。
合肥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继显示屏之后,合肥很快就会再次打破国外垄断了,那就是内存芯片。
0、内存芯片的突围
00年5月14日,京东悄然上架了一款内存条:纯国产DDR4内存——光威弈系列Pro。这款内存条的芯片,正是由合肥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很多人只知道cpu是芯片,却不了解内存的芯片也非常关键。正像“彩电企业有很多、但生产LCD显示屏的只有那几家”一样,生产内存条的也很多,但生产存储芯片的企业也只有这么几家:三星,海力士,镁光。前两个是韩国的,镁光是美国的,大陆是一片空白。但现在,中国整整花了0年时间,才在这个领域攒出了一只可用之师:
合肥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合肥为什么在投资显示屏之后,又想到了投资存储芯片?
答案仍然是它的家电产业。
近几年家电朝着智能化发展,使合肥越来越感到传统家电的危机。而要发展智能家电,存储芯片就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这东西被国外卡脖子多年,如果现在不发力突破,将来会越来越被动。
年,合肥正式启动存储芯片项目。为了保密,这个项目没有名字,只用作为代号——传闻是因合肥领导和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朱一明在年5月6日那一天讨论项目而得名。
兆易创新本来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成立于年,只做一种边缘化的存储芯片NORflash。主流的存储芯片是DRAM(用于电脑和手机的内存)和NAND(用于手机存储或固态硬盘),这两种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NORflash市场非常小,只用于嵌入式系统。
但小公司有大梦想,朱一明早就渴望进军DRAM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年合肥政府找到他,这事才有了眉目。
合肥市政府给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合作协议:
合肥和兆易一起出钱建设专攻DRAM代工的合肥长鑫项目,合肥政府先出3/4的钱,兆易后出剩下的1/4,长鑫的运营由兆易来做。长鑫要是成功了,合肥政府的股权就由兆易收购,相当于合肥就收个成本和辛苦费,胜利果实还是兆易的。
于是一拍即合,年5月,合肥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可DRAM存储芯片是一个比显示屏耗资还要大、技术风险还要高的行业,长鑫一期就要投入00多亿(实际上到00年5月已经投入超过亿),总共要投1亿。国际DRAM三巨头中最小的镁光科技,年一年的资本支出都有97.8亿美元,是长鑫一期投资计划的3倍。
当年京东方创下的投资额之最,很快就被刷新了。合肥市政府自己钱不够,就厚着脸皮去省里借钱。所谓越努力越幸运,此时又来了帮手:刚刚成立年的国家半导体大基金,也正在寻找靠谱的DRAM制造企业,便以14.5亿入股了兆易11%股份。
此时只剩下最后一个难题:技术专利。
十年前中芯国际搞DRAM芯片,就是因为专利问题被起诉,不得不退出。年福建晋华DRAM项目也是因为镁光的专利诉讼,不得不搁置。合肥长鑫将如何迈过这道专利墙?国外的竞争对手们都在等着看笑话。
这个谜底,直到年底才被揭晓:
长鑫购买了德国一家公司的技术专利包。
这家公司叫奇梦达,曾经也是DRAM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年金融危机中破产,它的许多专利也就被低价拍卖。合肥长鑫便从专利贩子那里买来了专利包——据朱一明描述,这个专利包足足有一千多万份有关DRAM的技术文件,份专利,以及.8TB数据。
在这些专利基础上,又花了5亿美元来重新设计芯片架构,将奇梦达遗留的46nm技术,提升到10nm级的水平。
时来天地皆同力,一切就绪后便立马开工了。
年3月,长鑫项目开工
为加快进度,合肥职能部门在基建阶段就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专人对接、各种手续“立等可取”。
长鑫母公司睿力给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送锦旗
短短10个月后,厂房建设和设备就安装完成了,创下同级芯片厂的最快速度。00年就出厂了第一款消费级芯片,放在京东出售了。
坐落在合肥新桥机场南侧的长鑫工厂
其实长鑫只是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代表。
在集成电路领域,合肥通过基金直投、跟投等方式聚集颀邦封测、通富微电、芯碁微装、恒烁半导体、联睿微电子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的全产业链条。
晶合、通富微电、联发科技,北方华创、江丰电子、上海微电子等,都在围绕合肥长鑫存储形成了集群。
03、从蔚来到汽车产业园
在显示屏和存储芯片上,合肥都投对了,甚至可以载入史册。但合肥没有停下来,面对国家至关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合肥怎么能眼睁睁错失这个大机遇呢!
在汽车领域,合肥虽有江淮、安凯、国轩,但都过气了,所以合肥又要在汽车上发力了。
在最近几年崛起的造车新势力之中,理想、小鹏、蔚来,是三大领军企业。然而在年,李斌和他的蔚来却陷入了至暗时刻:
正值发力量产的时候,国家取消了补贴;
接着又发生自燃事件,召回了四千多辆ES8;
销量大幅回落,现金流到了按天计算的地步。
财报显示,年蔚来全年亏损.13亿,股价也一路跌到1美元的退市红线附近。各路分析师和吃瓜群众一边倒地把蔚来踩进了土里。
这一年,李斌被称为最惨的男人。
李斌,早年靠域名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又大量做投资、创办易车网,早就财务自由了。但正如李斌自己所说: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创业只是我活着的方式。做汽车媒体多年之后,不甘于一直“教人买车”的李斌,在年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亲自下场造车。
在年这个凶险时刻,急需一笔资金来解渴的李斌,却没有找到愿意雪中送炭的人。他还对接了18个有意投资的城市,最终也是被放弃。
但是,合肥是第19个。
当蔚来进入合肥的视野之后,合肥一面找专家团队评估蔚来的技术和前景,一面找法务财务对蔚来做尽职调查,一面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