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心城区经济不如副城区,长江新区上线
武汉中心城区经济不如副城区,长江新区上线了,中心城区会塌陷吗
武汉中心城区的人均GDP居然还比不上武汉全市的水平!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笑话,事实上就是如此。去年,武汉中心城区7个区的GDP之和为亿元,常住人口大概是万多一点,人均GDP才11.65万,反而不如成都中心城区。
武汉去年GDP总量为亿元,按年末的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4.22万,比中心城区高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年,武汉不太注重中心城区的发展,主要精力、财力都给了以光谷为首的三大副城。东湖高新区去年的GDP达到了亿元,而常住人口只有万左右,人均GDP高达20几万。武汉经开区GDP为亿,常住人口只有50几万,人均GDP超过了30万。武汉临空经济区也就是东西湖区,GDP为.6亿,常住人口也就八九十万,人均GDP也在15万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汉给三大副城倾注了太多的血液。
不过,目前光谷完完全全与武昌连成片,经开区与汉阳连成片,东西湖与汉口连成片,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分界线。所以,将三大副城视为主城区,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么,武汉中心城区会不会塌陷下去呢?那也不至于。有人说,南有光谷,北有网谷,东有长江新区,西有武汉经开区,四大副城打配合,中心城区就是一个花瓶。看起来好像确实如此。
不过,就当下来看,武汉的科教文卫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大部分城区人口就住在中心城区,大多数企业总部也位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城市配套、城市服务、商业贸易更加完善,房价也更高。从宜居性来看,中心城区依然具有较大优势。
此外,中心城区也有自己的产业优势。江岸区的金融服务、创意设计、商务商贸,江汉区的金融服务、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硚口区的现代商贸、医疗服务、专业服务,青山区的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制造、氢能,武昌区的金融服务、工程设计、商业商务,洪山区的文化创意、科技服务、高端商务,汉阳区的大健康、商务会展、工程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基础,自持能力还是可以的。
不过,随着三大副城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教育资源越来越平衡,加上就业机会尤其是优质岗位更多,人口向副城区疏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光谷现在的常住人口也就百万出头,应该还不到万,离万人口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到年末,能达到万,就算很厉害了。
光谷现在也比较尴尬,能开发的地方都搞得差不多了。往北有长江阻隔,往南有湖泊阻隔,往西是中心城区,往东是鄂州。光谷突破五环线往鄂州发展行不行?我估计,合作是可以的,现在也是这么做的。真正将其作为“飞地”进行开发,搞“深汕合作区”的那种模式,还是有些难度,除非武汉将鄂州收了。今天我看到一个消息,二季度光谷开工的项目总投资还不如鄂州,这就是一个信号。
光谷能不能跨过长江与新洲区融城发展?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因为长江的阻隔可以通过建设地铁与桥梁予以解决。地铁22号线、光谷长江大桥、双柳长江大桥,这些跨江通道已经进行建设或者正在规划当中。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网友建言说,希望长江新区将新洲区全域托管,就像武汉经开区托管汉南区一样。想法是好的,但新洲区以前是黄冈的一个县,规模比汉南区要大得多。再者,武汉经开区虽然也是由三个区各出一部分组成,且目前的核心区域在蔡甸区,但汉南区规模小,且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汉南区,所以可以托管。而且,汉南区有良好的长江码头岸线,非汉江边上的蔡甸可比。这几天,武汉已经将军山定位经开区的核心,相信很多机构都会往那里搬,包括经开区管委会。
让长江新区托管新洲区,恐怕有些吃不下。光谷那么强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托管洪山区。以前没有搞成,现在没有必要。真要托管,也应该托管江夏区才是。
长江新区由黄陂区、新洲区、江岸区共同组成,属于黄陂的那一部分也不小,如果黄陂区不同意,或者也寻求托管,怎么办?(年4月26日于武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