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耗数亿建世界第一大桥,美专家泼冷水说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

世界十大高桥有八座在中国,这些大桥既是中国的经济命脉,更是中国闻名世界的一张名片。

世界第一大桥

世界最高桥梁排行榜的前20名中,贵州省占据14个席位,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高原中部,穿越北盘江大峡谷。上千年来,贵州都格镇和云南普立乡被北盘江大峡谷隔开。两边日常往来经常要翻过三座大山,徒步跋涉40里公路。

在这种恶劣的交通环境下,为了能够让两边居民更好来往,北盘江大桥的建设也被提上议程。

由于这里位于高原深山峡谷之间,地势极其险峻,地质条件又十分复杂,所以无论是选址还是施工,建设北盘江大桥都面临着重重挑战。

当时建设团队在接到任务之后前往北盘江大峡谷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考察,结果却让建设团队频频摇头。

因为当地遍布石灰岩,地质相对较软,如果在地上开挖的话,极有可能会挖到溶洞。建设团队为了尽可能避开溶洞,最终将大桥的桥面高度定在米。

当地经常发生地质灾害,以及存在风大等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建设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这给方案设计带来了不少考验。

建设团队在经过多重考虑之后确认主跨米钢桁架梁斜拉桥方案,但当时还没有在无人的高山峡谷成功修建主跨米钢桁架梁斜拉桥成功的例子,建设团队自然也没有任何借鉴经验,只能慢慢摸索。

年北盘江大桥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耗时39个月,北盘江大桥于年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建成后的北盘江大桥长度达到.14米,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可达米,相当于层楼高。

凭借令人惊讶的高度,北盘江大桥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世界上桥梁最高的大桥,但建造该座大桥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得多少项世界纪录。

建设大桥的出发点是为了方便当地民众的日常出行,大桥建成之后,改善了云南省和贵州省来往的交通条件,车程从原先的5小时缩减为一个多小时,进一步拉近了云贵两省的距离,还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美国专家被现实狠狠打脸

当时中国出现北盘江大桥的消息传到国外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认为中国是在自吹自擂。美国一桥梁专家史密斯还亲自前往大桥建设地考察,史密斯认为中国成功建设北盘江大桥的可能性为零。

他认为,就算使用美国建设桥梁的技术,成功建设北盘江大桥也需要花费年左右的时间。

随后史密斯劝说中国建设团队不要痴心妄想,并且嘲讽中国说将大桥项目交给他,这样可以将工期缩短到年。

面对史密斯狂妄的态度,中国只是笑了笑。中国就像是在看一个小丑一样,看着这位所谓的美国桥梁专家。

紧接着三年的建设工期过去了,桥梁竣工的消息也传到了国外。原先不看好中国建设北盘江大桥的专家感到异常震惊,因为中国完成一个在他们眼中无法完成的任务。美国专家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以为自己在做梦,还直接给了自己两巴掌。

原先许多美国专家不看好中国建设这座大桥,主要是因为当时现有的桥梁技术还没有办法建设这座大桥。

即使是美国也无法完成这一任务,不用说当时经济和科技都落后于美国的中国了,可没想到的是,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并不比美国逊色。

从美国专家对北盘江大桥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仍然有许多人无法全面地认识中国。当前,美国国内有许多人士对中国持反对态度,他们经常高举“反华”大旗,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他们不认识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到底是什么。

美国是典型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美国政府代表的是富人阶层的利益。在美国富人眼里,美国穷人的生活如何同他们没有一丁点关系。

但是中国政府看到的不单单是国内的富裕阶层,更多是看重普通的民众,年的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这场袭击全球的新冠疫情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西班牙因为床位短缺,70岁以上的老人被迫拔掉呼吸机。

因为政府的不作为,印度疫情彻底崩盘,大量民众死于新冠疫情,导致火葬场趋于饱和,而民众只能够自己处理尸体。

就连自诩为超级强国的美国也在这场疫情中败下阵来,美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导致美国成为世界上感染新冠人数最多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相比之下,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中国政府不断强调应该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当机立断,选择封城等各种措施管控新冠疫情,并且从全国各地集结大量医护人员援助武汉。

与此同时,中国疫苗专家迅速启动疫苗研究,今年年初中国已经有多款疫苗上市,中国也作出了免费为民众接种新冠疫苗的决定。

当前国内的疫苗接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而国外有许多国家还因为新冠疫情一团糟。

从中美两国应对新冠疫情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呈势不可挡之势。

其实早在18世纪40年代,美国让国内资本家出资万元修建旧金山大桥,当时美国政府美名其曰是为了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但其实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政绩变得更好看。

如果这座大桥在建成之后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那这万美元也不算花得太亏,然而这座桥在经过地震等诸多地质灾害之后已经摇摇欲坠。

美国后来还请了日本专家对该座大桥进行维修,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美国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请了中国专家对这座大桥进行维修,没想到让美日专家十分头疼的问题,在中国面前却一下子迎刃而解。

从这些对比可以充分的看出,中美社会存在巨大差距,这些差距不仅停留在制度等方面,还涉及经济等诸多领域。

中国大桥屡创奇迹

近些年来,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丰硕的成果,中国除了有全球桥梁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之外,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大桥和跨海大桥。

丹昆特大桥长度达到世界之最,总长度可达.公里。建设该大桥的工程量极其庞大,但建成之后它不仅成为地理标志,还为人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名为青岛海湾大桥,该大桥从设计到建设环节均由中国自己完成。整座大桥横跨胶州湾海域,累计耗资上百亿元。

该座大桥也成为了当地著名景点之一,另外该大桥还将周边度假区连接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过要说到中国近些年来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桥当属港珠澳大桥。原本港珠澳三地的直线距离不过百公里,然而在大桥没有建成前,三地车程接近4个小时。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两岸三地的发展,中国最终决定打造港珠澳大桥。

即使在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面前,想要成功打造跨海大桥绝非易事,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因此退缩。

最终经过仔细规划之后,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整项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要建设6.7公里的沉海隧道。

当时世界上能够完成建设3公里沉海隧道的国家少之又少,中国也没有相应的经验,于是中国决定前往韩国巨加跨海大桥进行考察,但是中国考察团却遭到了韩国的拒绝。

后来中国建设团队想要找有经验的外国公司进行合作,然而却面临着1.5亿欧元的天价账单。

面对世界各国的技术封锁,中国最终决定破釜沉舟,独自攻克这一高难度的技术。

后来在经过日以继夜的研究后,中国首次实现使用无人存放对接测控系统,对安装的具体位置进行测量以及完成33节管道的安装。

沉海隧道第一节管道安装耗时96个小时,经过4年的时间,最后一节安装耗时24个小时,可见中国在这期间一步步攻克难关,技术有了很大提升。

年9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完成验收,然而没过多久,一个强度达到15级的台风便席卷了港珠澳大桥。但是在这个大型台风面前,港珠澳大桥不动如山。

中国也通过港珠澳大桥向世界各国证明,中国科技实力正在迈向全球前沿。

事实上,在新中国刚建立时,中国想要打造连接深山峡谷、跨过江河湖海的大桥,对中国人来讲只是一个梦想。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只花费几代人的时间便达到了这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湖北石首长江大桥和浩吉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陆续投入运营。

原本武汉到石首的车程为5个小时左右,但在这两座大桥建成之后,车程缩短为两个半小时,陕西等地区也可以通过这座大桥将大量能源运送至中国南方。

年9月9日,青山长江大桥主体工程正式竣工。青山长江大桥是武汉第11座长江大桥,也是长江上桥面宽度最大的大桥。

早在年10月15日,新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至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的时间,经过风吹雨打的武汉长江大桥依旧屹立在长江江面上。

即使经历77次的意外碰撞,武汉长江大桥重达2.4万多吨的桥梁没有变形,多万颗铆钉没有出现松动,根据专家估计该座大桥的使用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年7月1日,连接山西和陕西的晋陕黄河特大桥正式通车,该座大桥全长达到米。年,马鞍山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该座大桥拿下19项国内外专利。

年,贵州清水河大桥正式通车,贵州成为西部地区首个拥有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

年,位于广西柳州市的官塘大桥正式通车,原本从柳州老城区到新城区需要经过40分钟的车程,但是在该座大桥建成之后,只需要耗费10分钟左右。

截止至年年末,中国公路桥梁总量达到85.15万座,铁路桥梁总量超过6万座,合计起来桥梁总量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除此之外,中国高铁桥梁超过3万多座,总长度超过1.6万公里。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桥梁运营里程最长以及规模最大的国家,世界最高的座大桥里,有80座来自中国。

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桥梁建设大国,但是中国的目标是成为桥梁建设强国,而中国如今也在用实际行动向着这个目标迈进,那又是什么支撑中国桥梁工程拿下多项第一呢?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1年中国GDP规模位居世界第六,而年中国已经成功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桥梁工程提供了支持,获得经济支持之后,中国加大在基础设施和科研领域的投入,使得中国建设桥梁的技术大幅度提高。

中国从仿照其他国家建设桥梁转为独自建设桥梁,还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

为了进一步推动桥梁建设,中国近些年来设置了许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创办许多专注桥梁建设的研究机构。

与此同时,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建设桥梁的专业人才,培育许多创新型企业。

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证中国的科技创新是可持续的,只有源源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中国才能够保证在桥梁建设领域领先于其他国家,这样才不用受制于人。

厉害了我的国

近些年来,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表现确实惊艳了世界各国,中国桥梁也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但其实中国的名片不仅仅只有中国桥梁,接下来来看看中国还有哪些其他的名片?

第一,高铁。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能够方便全国各地民众的交流,还可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因此中国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高铁。

从中国第一条时速达到km的惊人成绩运行至今,中国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成功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和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网络。

除了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铁之外,中国还推动高铁走出国外。中国拥有诸多有关于高铁的专利,中国的高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7月12日,中国在千吨级高铁架桥机“昆仑号”的帮助下,成功完成福厦高铁全部架梁任务。福厦高铁是全国首条跨海高铁,中国又再一次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

年,中国高铁总里程为1.3万公里,而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3.79万公里,在这短短8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铁总里程增长了%。

与此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年中国在海外承包建设的首条高铁正式投入运营,发展到今天,许多国家都能够看到中国高铁的身影。

当前中国生产的动车组远销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得到多个国家的肯定。作为中国名片之一的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路上的一针强心剂,正在推动着中国经济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而中国高铁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高铁人的努力。

第二,北斗系统。截止至年,中国北斗产业价值超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

预计在年,北斗产业价值可突破1万亿元大关,北斗也成为了中国另一张新名片。

年6月23日,中国成功完成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全部部署顺利结束。

过去多年来,中国为建设北斗注入了大量心血,可见北斗对中国来讲至关重要。

当前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导航系统也不单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导航系统在预判自然灾害、提高现代化作战能力等多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使用的都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中国也不例外。

GPS发展较早,一直牢牢占据大部分国际市场。随着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未来也不排除美国利用GPS卡中国脖子。

只有中国成功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定位系统,才能够成功摆脱美国的束缚,于是中国开启打造北斗定位系统的进程。

当前北斗系统的部署工作已经正式完成,北斗系统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多个国家的青睐。

截止至去年8月份,全球有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的北斗产品,累计有超过30个国家使用北斗系统。

中国一直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制于他人,北斗系统不单单能够为中国提供定位等各种服务,还可以推动国产芯片发展,可见北斗系统意义重大。

美国此前曾经同中国释放合作信号,希望能够让GPS同北斗在三频信号领域上开展合作,这充分证明了北斗的实力不容小觑。

第三,杂交水稻。位于东南亚的缅甸是粮食出口大国,因为技术落后,当地的种植户普遍种植自留的种子,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较小。

随着中国杂交水稻的种子陆续进入缅甸市场,缅甸的种植业又迎来了新的希望。

原先种植缅甸自留的种子亩产达到公斤,而使用杂交水稻种子种植后,亩产可达到公斤。

产量的提升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缅甸大米出口竞争力。

除此之外,尊敬的袁隆平院士此前一直在从事海水稻的研究。袁隆平院士不单单在中国推广海水稻还主动推动海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当前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都在尝试种植海水稻。

海水稻的出现让许多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也是世界种植历史上的一大壮举。随着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各地,杂交水稻也成为了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第四,C大飞机。中国目前正在打造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C大飞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这款民用飞机可以同波音比肩。

截止至目前,中国已经收到超0架C的订单。C已经完成试飞工作,当前正式进入上市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新一张国家名片已经诞生,这张名片正在一飞冲天。

第五,华龙一号。中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没有享受到蒸汽机发明给世界带来的福利。

不过如今在中国专家日以继夜的努力下,中国在能源领域实现了诸多突破,而中国的另一张名片华龙一号也就此诞生了。

华龙一号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联手打造,经过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国成功掌握了先进的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中国的核电安全水平也达到了世界前沿。

这些只是“中国名片”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有了更多闪亮、令世界瞩目的“名片”。

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交通、中国科技,一个个烙印着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向世界展现如今蓬勃、朝气的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