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报省内还是省外河北考生哭了灯下黑

有河北考生咨询,高考志愿填报,报省内的还是省外的呢?

东哥一声长叹,能问出这个问题的,基本上高考分数可以预料了。

高也不过出头!

原因很简单,河北的高校层次基本就是如此。

河北省内省外的高校,在志愿报考的时候简直有天壤之别。

这个天壤之别,首先表现在学校的层次上。

河北省除了河北工业大学之外,连一所也没有。

连这所,还是坐落在天津。

而且除了几所政策性质的院校,河北工业大学排名十分靠后,就连双一流学科也不过是一个自定的指标罢了。

这种天壤之别,其次还表现在学校的数量上。

不要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以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湖北来比较,就会发现不同了。

2所、7所——不要说全国知名,排名也十分靠前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就连中的几所,也不是燕山大学或者河北大学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近五年的高校录取中,在河北算是顶尖的河北大学,甚至于和湖北的三峡大学、长江大学列在一个层次,而这两所院校在湖北的教育资源中,几乎可以算是不入流的。

层次是一方面,数量又是一方面,两者相结合,我们就会发现在河北省能够排在顶尖的这些个院校,在湖北省来讲是靠不上边儿的。

而三峡大学、长江大学可能综合实力稍弱于河北大学燕山大学,但是却已经是相当于河北的顶级院校了。

自然,湖北是高校资源大省,可是即便是一河之隔的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排名也要优于河北,只不过是在高考难度,录取计划上同命相怜罢了。

本省高校对于本省考生的政策倾斜是很显然的,不仅招生计划指标远远多于外省的院校,而且相应的还会有分数上的倾斜——所以,本省高校的层次和数量,对一个省的考生是非常重要的。

而河北考生显然享受不到这样的福利,作为京津的“后花园”,河北考生在教育上的艰难一目了然。

那么,河北有没有可能改变这一面貌呢?

在东哥看来,短期之内是没有可能的。

京津冀一体化虽然日益推进,但是显然京津冀一体化并不包含教育这一成分。

从国家的新区政策来讲,滨海新区、曹妃甸新区和雄安新区三大新区,有两个都在河北,还有一个与河北相邻。

但是从高校的角度来讲,滨海新区即使有光河北也沾不到。

而曹妃甸新区迄今为止,不过是搬迁了华北理工大学过去,唐山市区还要面对学校搬迁面临的后遗症。

目前,只有雄安新区看起来很有几分地利的优势,即将以搬迁一所双一流高校集中资源联合办学的雄安大学,给河北带来了希望。

然而,雄安新区的高校建立尚需时日,规模如何,能不能辐射到整个河北,尚未可知。

而这样一所高校建设的过程,绝不会是一年两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

也就是说,等到雄安大学真正起来的时候,可能是目前这一批孩子的下一代了。

事实上,河北长期以来在高校建设层面,面临着一个“灯下黑”的问题。

北京挟首都政治经济中心之利,大势不可撼动;天津则集中了原河北的高校的精华部分成就了天大,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更不要说还有本身的老牌高校南开了。

而且北京天津都有一个相同的优势,就是生源计划比例高,高校录取率极高。

正因为如此,河北受到京津虹吸效应压制,高校建设基本处于“无钱无人无政策”的三无状态。

所以,当天津忽然放开人口落户的口子之后,河北乃至临近高考大省的人蜂拥而至,政策一日三变。

这也是河北目前人口不断净流出的原因之一。

包括唐山在内的河北省的几大城市,如果高校教育得不到长足发展,将会造成更大更快的人口流失。

大量的这种周遭人口流失,最终会对北京和天津造成影响。所以河北的高校建设刻不容缓。

而最佳的建设方式,莫过于仿效雄安大学的建设方式,借京津冀一体化的东风,给予河北省等同于京津或者稍减于京津的招生政策。

东哥原创,首发百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6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