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遭60年最严峻考验,干旱导致鄱阳
今年夏季,全球异常高温,我国也不能幸免。根据相关部门报道,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年迎来了自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极少,处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水分不断蒸发但是得不到补给,导致这两个湖泊快速干涸,在很短的时间内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三,情况非常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严重干旱不仅仅导致河流湖泊干旱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得周边省份的耕地、供水、牲畜饲养等一系列生产生活都受到伤害,并且有些伤害还是不可逆转的。
这一干旱情况会导致当地农民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对于靠种地吃饭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不辛的消息,所以,当地相关部门紧急召开会议,领导们在一起商量该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情。
按照长江中下游的地理位置,理论上来说,长江流域属于丰水区,尤其是在夏季,降雨量充沛,按理说是不容易形成干旱气候的,那么这次长江流域干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长时间不降雨,干旱情况进一步蔓延,应该如何预防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地领导人要尽快做出解决方案。
一、这次长江流域干旱的特点有哪些?
其一,与往年同一时期的降水量相比,今年的降水量减少。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记载,自七月份以来,今年长江流域的降雨量是几十年来最少的,并且高温天气较多,湖泊的水分蒸发量大,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一个多月没有降雨,使得地下水、湖泊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干旱。
其二,上游江河水补给量减少,水位不断降低。洞庭湖和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补给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江河水补给,但是在今年,长江干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与往年同一时期相比水位下降了五米左右,几乎是历史上同期水位的最低值,这是很令人堪忧的。
其三,虽然长江流域的水库总蓄水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很多中小水库的蓄水量严重偏低。水库蓄水量不足导致好多耕地无法浇灌,不利于庄稼的生长,而且,据观察,今年长江流域的好多土壤缺墒,尤其是四川重庆地区土地缺墒很严重,甚至土地表面发生裂痕,导致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
根据地理专家研究,通常情况下,长江上游地区在七八月份为多雨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到副高的控制,不利于降雨,容易发生伏旱。
今年之所以干旱最严重,是因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在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下,太平洋西部的副热带高压面积不断扩大,长江流域受到下沉气流的影响,呈现出高温少雨的气候,导致湖泊干旱。那么,应该如何控制干旱情况的进一步发生呢?
抗击干旱最重要的是解决水资源供给问题,水资源充足,问题就解决了。水利专家表示,应该在干旱情况进一步严重之前将水资源进行适度调控、合理规划,应该对现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长江流域周边地区形成节水型产业。
比如:可以提高农田浇灌技术,由从前的大水漫灌改为滴灌技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庄稼的干旱情况。
重新考虑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由于我国的水资源是南多北少,为了使得北方严重缺水地区可以用上水,我国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通过水利工程调入北方地区。
但是,根据相关部门分析,近十年来,长江流域的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一直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水利工程运作就有些不合理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结:
高温天气、干旱气候的发生离不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而全球气候变暖又与人类活动有关,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比如:少坐燃油汽车,在目的地离自己比较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如果目的地比较远,选择公交车、地铁或者节能减排汽车。水资源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有高度的节水意识,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合理安排利用,不要浪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