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捕见成效,极危达氏鳇被发现,比大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极大,跨越了我国的三大阶梯,天然落差达余米,支流和附属的湖泊数量众多,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栖息着丰富的鱼类,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为丰富的地区。据统计,长江水系中的鱼类总共有70种,占我国淡水鱼类种类的一半左右。
在长江生活的鱼类有纯淡水性鱼类、咸淡水鱼类、海淡水间洄游性鱼类和海水鱼类。此外,长江还有42种特有鱼类,上游是整条长江鱼类最为丰富的区域。
有很多人会将长江鱼类生态减少的问题一直归咎到三峡的建设上,实际上来说三峡对长江鱼类的生存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客观上来说,只要是大坝的修建必然会对鱼类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大坝隔断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它们无法到达固定的产卵地。专家表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实际上并没有直接阻断这些洄游鱼类的路线,但是大坝的建设导致鱼类食物的减少,它们习惯的栖息环境有所改变。在长江中生存的鱼类对温度要求比较高,喜欢6-8摄氏度的水温,三峡的大规模蓄水和排水会导致水温降低,这导致了中华鲟的产卵时间延迟了。
也就是说,如果单纯把长江鱼类减少的锅往三峡上盖是不客观的,实际上人类的滥捕和航运对长江鱼类的影响是更大的。因此为了全面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我国于年首次发布了关于《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最近,大家欣喜地发现,禁渔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人们在长江中发现了极危的“达氏鳇”。
禁渔简单又粗暴禁渔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简单又粗暴的办法,毕竟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可能会直接受到影响。然而,最简单的办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就针对江苏地区段的长江进行观察,专家发现,光是禁渔之后的一小段时间,这段长江中就出现了8种鱼类,比年的时候还多了种。这还是从侧面说明了,人类活动对鱼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禁渔期间,江豚的踪迹似乎更常见了,在南京、泰州、扬州和镇江的河段都曾经出现过江豚的踪迹。发现了达氏鳇之后更是如此,禁渔似乎让原本比较少见的鱼类数量开始多了起来,活跃了起来。
达氏鳇达氏鳇是一种巨型鱼类,全球分布的范围非常有限,我国是达氏鳇的重要栖息地。它是鲟科,鳇属的软骨鱼类,体长可以达到5-6米,重量可以达到千克。由于栖息地环境被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达氏鳇的数量开始锐减,在我国一度都见不到,只有少数的几条还栖息在黑龙江的干流里。
所以,人们对在长江中发现达氏鳇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虽然达氏鳇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但实际上,它们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
这种鱼类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一亿三千多年前,尤其是因为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少,这让它们显得格外珍贵,极具研究价值。这种鱼类的寿命比较长,可以生存50年以上,在淡水鱼中是妥妥的捕食者,是大型的食肉性鱼类,也有淡水鱼王之称。
当人类的脚步在这个世界上扩张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类的存在到底导致了多少生物的消失和灭亡。也有很多科学家为人类打抱不平,认为许多动物的灭绝并不能怪罪于人类。虽然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证实,但是既然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有的生物灭绝,那么我们就应该行动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