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5个省,被原来所在大区退群的省
我们省市区以上曾有六个行政区,后六个行政区被撤消,并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七个地理分区。但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管理职能进一步弱化,七个地区分区的说法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与之对应的是,七大地理分区改为四大经济区,五个省、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原地理分区,因而划归其它区域。下一步,我们将看到这5个省、区被原来的大区淘汰。
华北地区的山西省被划归为中部地区。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有“煤海”之称。并且山西曾有煤炭、钢铁等重工业,曾一度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而山西的“煤老板”,也因此名声大振。我国曾经实行六大行政分区和七个地理分区,山西与北京、河北等省市区同属华北地区(两省毗邻,均为重工业大省)。
但由于对煤炭资源的无限制开采,导致了产能过剩。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能逐渐得到普及,新的清洁能源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开始出现,并开始逐步取代原来的煤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能源大省的经济开始下滑。因此在四大经济区中,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划归华东地区,而山西划归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划归山西。
第二,内蒙古已划归西部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方,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内蒙古历史上以游牧民族为主,所以在历史上,畜牧业一直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然而,近代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得到开发,煤炭、钢铁等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包头、鄂尔多斯等重点工业城市也随之涌现。和“煤海”的鄂尔多斯一样,以富有而闻名,曾经是我国的明星城市。
当时的六大行政分区和七个地理分区,内蒙古和山西一样,都是华北的一部分。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矿产资源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都无法逃脱经济下滑的命运,因此,同样走上了和内蒙古山西省一样的道路,经济开始下滑。于是,80年代划分四大经济区时,内蒙古被划归到西部地区,而没有随着北京、天津、河北的加入而进入东部地区。
广西离开华南地区,进入西部地区;
我国上个世纪划分四个经济区域时,山西、内蒙古不仅发生了重大区域变化,实际上南方省市区的变化要大于北方。例如广西,上个世纪曾是省区,由于民族政策的倾斜,后来又改为自治区。但广西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即使在改为自治区之后,也受到了国家的许多照顾(比如把上海的许多企业迁到南宁),但经济仍然不太好。
南临南海,北临南海,与我国最大的经济省份广东相邻,两省被称为“两广”。广西、广东是我国六大地理分区时期的中南地区;后来改为七大地理分区时期的华南地区。并且由于广西经济水平与广东等地相比差距太大,在划分四大经济区时划入西部地区,以便获得更多国家的政策红利,从而帮助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江西告别华东,进入中部地区。
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因属于唐朝而得名于江南西部。江西是我国的江南地区,在明清两代,江西经济十分繁荣,人民生活十分富裕;明清两代,江西工商业十分发达,是我国南方的经济大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沿海地区转移,江西的经济也开始持续下滑。(与此同时,江西的衰败与近百年持续不断的战争有很大关系)
以前的六大行政分区和七个地理分区时期,江西省均属华东地区。但到了80年代,江西经济发展水平与江浙沪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而且差距还在扩大。于是,在划分四个经济区域时,江西被划归中部地区,与湖北、湖南合股,从此与华东地区彻底告别。
在东中部地区摇摆的安徽。
在某些方面,安徽省与江西很相似,但毫无疑问,它比江西更幸运!在历史上,安徽与江苏同求一家,两省同属江南省;但到了清代,江南省被划分为江苏省与安徽省,从此安徽便有了自己的小日子。安徽是我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也曾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历史,清中叶初期,徽商和徽文化已享誉全国。
安徽,一个曾经与江苏共处的省份,在六大行政区、七大地理分区的划分上,都属于华东地区。但从清朝后期开始,安徽的经济发展逐渐下滑,80年代甚至不如江西,所以并不出人意料地被划为中部地区,而江西与之相比,更是难兄难弟。但是,安徽比江西幸运得多,在本世纪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安徽虽然是中部省份,但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已经融入东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