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珍长江口号古船出水,讲述
1月20日,航拍古船打捞试验。(上海文旅局供图)
9月6日,“长江口Ⅱ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整体打捞迁移。“长江口Ⅱ号”古船是一艘清代同治时期(公元—年)的木质帆船。根据最新的复核数据,船长大约38.1米,宽度达到9.9米,这比35年前发现的“南海Ⅰ号”规模要大得多。这次打捞是时隔15年之后,中国再一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也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这也意味着世人距离古船“身世”揭晓之时已越来越近。
“黄金水道”的水下遗珍
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重要口岸之一,近代伊始更是迅速崛起为远近闻名的国际都会和世界大港;而上海的长江口,正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古往今来,在这繁忙的航线上和复杂的水域里,埋藏有不计其数的水下遗珍和未解之谜。
此次进行打捞的是“长江口Ⅱ号”,那“长江口Ⅰ号”又在哪里呢?
年起,上海市文物局启动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年,水下考古工作者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Ⅰ号”,确认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随后,考古人员扩大扫测和探摸范围,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Ⅱ号”。
从“南海Ⅰ号”到“长江口Ⅱ号”
长江口Ⅱ号古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Ⅰ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从“南海Ⅰ号”到“长江口Ⅱ号”,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思路大致相同,可以看出中国水下考古规模和水平的发展脉络。
“沉箱静压套取”技术。(图片来自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网站)
此次应用于“长江口Ⅱ号”的整体打捞技术又有了创新。当年“南海I号”使用了“沉箱静压套取”法,这在当时全世界都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到了年,上海科研和考古团队又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两次打捞,都旨在最大程度地完整保护好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1月26日,“长江口Ⅱ号”古船整体迁移项目等比例试验现场。(上海文旅局供图)
“在水下沉睡了约年的长江口Ⅱ号古船即将浮出水面,掀开它神秘的面纱。长江口Ⅱ号水下考古大发现,为我们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
打捞时间的胶囊
年出水的部分青花瓷器。(上海文旅局供图)
我们应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