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智慧调水助力清水北上

脸部白癜风图片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406163.html

夕阳映射下的京杭大运河美景。人民网张玉峰摄

查看温度传感器、检查水泵层设备运行、巡查控制室……早上8点10分,技术员张歆来到江都水利枢纽第四抽水站,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时的抽水泵内,一泓清水正源源北上流向京杭大运河。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也是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自年10月正式通水以来,扬州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已累计向北输送清水亿立方米。

水清、岸绿、景美……近年来,随着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生态环境不断修复,也让碧水清波得以在这条生态大走廊中清澈流淌。

南水北调智慧调度让调水过程更精准。人民网张玉峰摄

探源头智慧调水更精准

“南水北调工程年北延应急调水正式启动!”

5月16日上午9时,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江苏集控中心内,随着一声令下,工作人员一键操作,南水北调江苏境内沿线的宝应站、金湖站、洪泽站、泗洪站、睢宁二站等7座泵站机组相继启动,途经三阳河、潼河、金宝航道、入江水道、洪泽湖、徐洪河、骆马湖等河湖出省北上,全面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登高远眺,江都水利枢纽内4个百米长的大型抽水泵站一字摆开,蔚为壮观。这里是江苏江水北调首站,长江水通过夹江、芒稻河提水后逐级北送。

“我们现在观察的是江都东闸引水情况、宝应泵站机组运行情况。”在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江苏集中控制中心,屏显数字不时跳动变化,反馈着调水情况。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南水北调江苏智能调度系统,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态监测网络,不断提高水量优化调度、远程集中控制、智能管理决策、应急响应处置等水平。“主控制台布置16台工作站,可对江苏境内南水北调新建工程的14座泵站、62台主机组实时监控。”

调水过程同样智慧,身处一线的张歆对这十年来的变化感受深刻。“每一个抽水站也都充满了‘智慧’,启动水泵不再是手动模式,操作也全在控制室。”张歆说,每隔两小时,工作人员就要到控制室进行一次巡查,不漏看每一项指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只为保证水泵正常运转。

借助“智慧大脑”调水、节水,这是江苏守护“一江清水北送”的一个缩影;确保北送的“每一滴水”都符合标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水质好与坏,关键看源头。为此,扬州水文水资源勘测机构在这个“输水廊道”的9大关联河道水体设置了14个监测站点,按照国家《水环境监测规范》,常年对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22项水质指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

“每天,我们要前往十公里开外的监测站点现场取样检测水质。”处在源头位置的江都区环境监测站,站长李文斌常常频繁往返水源地和监测站,工作人员要将水带到监测站,动态掌握水质数据,并记录在册。

据了解,5月16日的调水计划完成调水出省万方。调水结束后,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通水河道里程将比年增加约公里,运河水面面积比年增加约9.5平方公里。

“对照国家南水北调水质要求,常年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长江江都三江营调水水源保护区’常年水质达Ⅱ类,已达到饮用水标准。”在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负责人看来,近1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调水主干线水质全部稳定在Ⅱ~Ⅲ类,符合且优于北送标准。

工作人员在江都水利枢纽第四抽水站检查水泵运行。人民网张玉峰摄

看生态清水走廊靓起来

江都,长江、淮河、大运河三水交汇。占地约亩的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是当地最大的公园,也是南水北调和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南部起点。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