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江 >> 长江介绍 >>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

近日读了一本刘和平先生大作《大明王朝》,书不厚却十分耐看当然看完却又令人感慨深深。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全书里面充斥着皇权大统、权力斗争、政治博弈、民生多艰以及个人的道德割裂、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够写出不少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帝视角。

开篇从内廷缺钱,国库空虚首辅严嵩在朝堂进行财政决算时提议“改稻为桑”写起,满眼是经济问题却也是政治问题。猛一看这是个多赢方案,能让百姓收益、国库充盈、官员的日子也可好过一些。可实则不然,下朝以后张居正就断言,改稻为桑一定搞不成,浙江官吏士商机会借机大肆进行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最后成为流民激起民变,此时倭寇再来,只怕会形成大患。而且从私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趁机能将严党拉下台来。另一边丝绸大事是由嘉靖皇帝的家奴司礼监江南制造居所亲管,严党、(张居正)裕王、司礼监三方开始了角力与表演,时而结盟、时而攻讦、由此拉开嘉靖朝的叙事大幕。

政策从来不是印发文件就能执行的了,阻碍所有人利益的政策肯定无法推行,政策的执行,从来都是借助利益共同体的力量来推动的。一次性把浙江一半的稻田改为桑田的政策,把闹事的地方老百姓放在利益对立面,硬推肯定会出问题。这个道理胡宗宪懂,所以他左支右绌。相反,如果改成三年逐次改稻为桑,老百姓和清廉官员组成了利益共同体,则改稻为桑可成。政策的执行也是如此,在调动共同体的力量,东风压倒西风,政策落地;西风压倒东风,政策吃灰,概莫能外,自古皆然。改革总是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才能推进。

贪官污吏组成的利益集团是贪婪的,非理性的,他们从不会追求集体利益,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3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