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仰望的宜都一中
十二月七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然而,天气晴好,大雪无雪。冬日暖阳透过葱绿的桂花树、香樟树洒下满地阳光,温柔了肃穆的宜都一中校园,读书、思考、运动的孩子们在阳光的亲抚下亦如阳光般灿烂。
这样的画面真美,真想时光倒流回到这样的校园读书!是啊,这样的宜都一中一直就是令人仰望的!
少时求学,老师一再鼓励我们要立下少年志。那时,我的少年志便是进入宜都一中读书(当时名宜都中学),我要读一中!宜都一中就是宜都的“清华”、“北大”,是我心中的“珠穆朗玛”。有目标就有动力,小学、初中我潜心学习,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用时下的话讲就是“学霸”,且一直是班长。当时的一中静静地坐落在红花套边上,神圣而神秘。
我的家离一中不远,步行也不过四十分钟的路程。其时有一个姐姐正在一中就读,且是住读,奉父母之命,我常常给姐姐送菜到学校,得以近距离观察我心中的一中。不苟言笑的老师、生机勃勃的学生、静立在操场一角的单双杠……,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偶尔会遇到姐姐的同学,便会心生羡慕,感觉在宜都一中读书便是最幸福的事了。
去一中的次数多了,想去一中读书的愿望越发强烈。一晃就到了中考,中考成绩出来,我考了个全校第一,自我感觉离一中越来越近了,甚至默默地做好了去一中读书的准备。然而,当年教育改革,划片招生,我就读的那所初中的所有学生都划到了另外一所中学就读,那所学校也是全县的重点中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离我家二十里路程。但那不是我梦中的一中,我的一中梦就此破灭,一中一下变得离我很近亦很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对一中的仰望一刻也未停止。参加工作后,我专门要求到一中听课,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兴奋如小学新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终于找到了做宜都一中学生的感觉。那一刻,我的一中梦仿佛已圆!
走进宜都一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样八个字:“人本、和谐、日新、至善”,这正是宜都一中的校训,这样的校训无疑是令人仰望的。在这八个字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至善”,这或许也是宜都一中在“育人”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成才者先要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
“至善”之理念培养了无数品学兼优的学子,这些学子事业有成后均不忘回馈社会,回馈桑梓,宜都一中校友的善行无处不在。在宜都一中校园,有一片葱茏秀丽的桂花林,这是校友杨贵林年为母校捐赠的,共株。十年树木,如今那一片桂花树已是“木秀于林”,桂花的清香时时在提醒人们做人当如桂花般高洁,而桂花也当之无愧成为了宜都一中的“校花”。
宜都一中校友的善行一直在延续中。近年来,上海校友会捐赠了50万给母校作为学校励教基金,广东校友会亦捐赠万帮助宜都一中创建了宜都一中创客教室。
精准扶贫是国之大计,也牵动着宜都一中校友们的心。今年年初,在武汉的宜都一中校友们心系精准扶贫工作,牵挂着家乡的贫困群众,回乡开展扶贫慰问公益活动,为周口市新周场村送去10万元精准扶贫款。而远在广东的宜都一中校友们更是情系家乡父老,先后为贫困户捐款捐物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多名。
宜都一中校友的义举更是感天动地。宜都一中校友李东阳,年,在宜都宝塔河江段江滩上为营救两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而不幸遇难,当时年仅19岁,是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十年过去了,李东阳的英雄事迹依然鲜活在宜都一中,他舍己救人的精神一直在一中传扬。
宜都一中如今的核心思想是“唤醒教育”,即唤醒师生心中的巨人潜能。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这也是教育之“至善”也!
著名作家鄢国培曾为宜都一中题词:“成人者的炼狱,成才者的摇篮。”这既是对一中学子的勉励,也是对一中教育的肯定。如今宜都一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正如满天星辰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光耀着宜都一中。
在初冬的暖阳里,请允许我再一次静静地仰望,仰望这个从大溪文化、从楚都丹阳、从楚才中学走来的宜都一中,仰望我心中圣神的学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