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研究开创世界先例,如今在澳洲任终

“旅居海外,但我时刻不忘母校的栽培。”这是一位长江大学优秀校友的肺腑之言。他远离故土,在澳大利亚继续他深爱的研究事业,但遥远的距离阻挡不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母校的怀恋。即使旅居海外,也依然时刻关心祖国的发展,了解母校的近况,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和母校尽一份心意。他就是聂中南博士。

“寒门贵子”,奋发图强的求学路

聂中南出生于湖北潜江一个偏远乡村,贫寒的家境使他坚韧不拔、奋发向上。七十年代末期,聂中南顺利考入当时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今长江大学)农学系,是当时就读中学少数几位考上大学的学生之一。

初入大学,聂中南就表现出了对知识的如饥似渴。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去图书馆,在自习室学习到晚上才肯踏月而归。除了吃饭睡觉,同寝室的同学一整天都见不到他的身影。

聂中南当时还是农学系学生会学习部长,不仅自己学习,还组织一系列有关学习的活动,带动全系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而他的成绩在系里始终名列前茅,所有科目最终成绩都在80分以上。

在后来的大学专业实习中,2个月的时间聂中南一头扎进试验田,钻研起水稻来。即便是烈日炎炎的中午,他仍在田里测算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实习结束后,他就在《湖北农业科学》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处女作《水稻子叶生理功能的初步探讨》。

出国深造,放下水稻“从零开始”牧草研究

年,聂中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那个时期,国内长期“乱砍滥伐”,国土资源损毁,生态失衡。中央号召“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急需大批牧草研究的人才。聂中南毅然选择放下熟悉的水稻研究,转入不仅是自己陌生,而且在中国南方也鲜少有涉及的牧草研究领域,为国分忧。

正是靠着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聂中南很快就全身心的进入了牧草研究中。

在湖北农科院的十多年,他从陌生到熟悉,从参与课题到主持课题,一步一个脚印,打下了科研道路坚实的基础。他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亚热带南方草地改良”等多项研究,发表科技论文十多篇。在事业步入正轨的同时,聂中南因为外语优势被派往南京农业大学和澳大利亚进修。

年,聂中南出席了在贵州召开的中国南方草地改良国际会议。五位新西兰草地专家应邀出席。通过近10天的接触,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著名放牧生态学家约翰·浩杰深教授和知名新籍华人朱昌平先生邀请了聂中南赴梅西大学作博士研究。两年后,在两位教授的帮助下,聂中南远涉重洋,翻开了他科研生涯新的篇章。

梅西大学的草地学科研究当时处于世界前沿,聂中南在这里的学习和研究如鱼得水。他系统研究了草地生态系统中延迟放牧对植物群落、土壤和动物的影响,这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最终,他博士研究的所有数据整理成6篇论文,4篇在国际有影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2篇收录于国际会议论文集。

当时在新西兰和美国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聂中南的博士论文给出了高度评价:“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论文近乎完美,无需修改,以勘误表纠正文中一些拼写错误。”

荣誉满身,依旧心系祖国,胸怀母校

年,聂中南受聘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他转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第一产业部担任终身资深研究员,主持多项国家级和区域性课题。此后,聂中南和夫人左安丽一直定居在澳大利亚。

但聂中南始终惦记着祖国的发展。近年来,聂中南多次牵线中澳两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并先后奔赴国内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在科研于生活的空余时间,聂中南也会浏览长江大学网站主页,了解母校的近况与发展。从90年代起,他就邀请外国专家到长江大学讲学。年,长江大学位他颁发了“长大客座教授”证书,往后他便更加频繁的来往于国内外,多次位母校开展讲座,还抽出时间与昔日校友聚会。

如今,聂中南集众多荣誉于一身,不仅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和中国等有关研究机构科学家有广泛合作联系,还被聘为多个国际科研基金机构评委,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实验农业学报、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学报、新西兰农业研究学报、荷兰植物与土壤、美国农学杂志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他成就无限,但依然心在祖国,爱在母校,科研道路上,始终初心不改,赤诚一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4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