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蕴藏哪些
《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近日启动,与此同时,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也正在试点。
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制定并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年长江干流初步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年主要一级支流初步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年长江全流域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体系。同时,补偿的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标准更加完善,机制更加成熟。
上述四部门此前印发的《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也提出,年至年开展试点,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
两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推进,涉及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多个领域,覆盖长江流域的19个省和沿黄地区的9省(区),中央财政计划每年从水污染防治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作为引导和奖励资金,对环境质量改善突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明显、资金使用绩效好,以及机制建设进展快、成效好、积极探索创新的省区市给予倾斜。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到底有何作用?可以举一个赤水河流域治理的事例来说明。
赤水河是长江流域一级支流上唯一无水坝的“原生态河”。好山好水出好酒,这里也是中国优质酱香白酒重要生产地,中国顶尖的名酒如茅台、郎酒、泸州老窖等企业集中于此。
前些年,赤水河水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一份资料介绍,由于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转作农业耕作,且破碎化日益严重,生境丧失是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
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流域曾经有60%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的威胁,其中20%受到严重侵蚀。位于赤水河流域的遵义市和毕节市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主要排放城市。
流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成为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摄影/章轲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带领的研究团队此前曾专门对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发现,赤水河流域发展存在分区梯度特征。上中下游三省对赤水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是不均衡的,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中下游发展水平高于上游地区。
其中,中游发展水平最好,贵州省仅以近60%的流域面积和近47%的干流长度,创造了79%的经济发展总量。其最发达的仁怀市(茅台酒厂所在地)年GDP达到.74亿元,位列贵州省第三,人均GDP以元位列贵州省第一。GDP约占流域的20%。而上游云南威信县年GDP为39.5亿元,仅占流域的1%左右,人均GDP仅元,发展的梯度差异异常明显。同时,中游发展带来的污染也是最重的。
调研报告称,“上游保护受穷,中下游利用富裕”,不平衡的上下游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需要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来理顺,以实现流域上中下游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年初,云南省与四川省、贵州省共同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多省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这份协议,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三省的出资比例为1:5:4,补偿资金在三省间分配比例为3:4:3,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并依据协议确定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清算。
协议提出,争取到年,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确保流域水质、水量和生态功能不减。
近年来,赤水河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家大小酒厂因此受益。据财政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