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长江畔一品古镇,你去过吗
一品古镇,+里老街,百年风云,干载文脉,万里长江”,这就是松溉镇,居住在喧嚣城市的人,一踏入古镇,即可感受到松溉镇的“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松溉七绝”,让人流连忘返…
松既镇位于重庆永川区最南端的长江北岸,距重庆永川城区约40千米,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有千米,溯江而上到四川宜宾有千米,因境内有松子山和溉水而得名。
溉,顾名思义当然是因为有水利灌溉之故。但松溉之溉却不能读成灌溉之溉,而只能渎作既然之“既”。其实最早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读“溉”的,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本地读书人中了举,然后在外乡做了官。多年之后衣锦还乡省亲,随口一说,竟将家乡的名字读错了。尽管本地人先前都不是这么叫的,但小镇好容易出了个做官的人,于是乡亲们也就只惟上不惟实,改口跟着老爷叫“松既”了,镇名就这样被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年,松既镇更名为松溉镇。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给到过松溉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松溉古镇有七绝:一是明清建筑,主意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5千米;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
重庆松溉镇松既现在的新街子、半边街、观音阁、黄桷树、核桃街以及大阳沟、正街、临江街等老街的石板路和民居大部分还完好的保存着。其中黄桷树街算是这里的商业街,有杂货铺、豆花店,店口的高梁酒坛腆着圆鼓鼓的肚子,招揽着客人;也有做麻花、麻糖等吃食的作坊;还有木匠铺和篾匠铺,买个竹编的小工艺品,倒是极好的纪念。
大族总是要修建祠堂,给祖先安一个居所,以求得他们在天之灵的庇佑。建在松子山街上罗家祠堂,最初是明朝初年修起来的,后来历代子孙又多次整修扩建,现在看到的祠堂早已不是明代的原貌了。现在,正祠的横梁、石墩以及两堵封火墙上,都清晰地雕刻着花草、鸟兽、石龙,还有人物,甚至战争场面,精致的画面之下,不知又埋藏着多少故事。
松溉人称古县衙为“老官庙”,从正街上鱼市口处踏上20多步油光石阶梯,便可窥视其貌。它的四个厅的地基石板如旧,前厅衙门口还存留有一个垫木柱的油光石的园墩,它也龙儿日年历史的见证物。后厅背后有较宽的空地,是用围墙围住的,现存有两株古老的黄桷树,后厅后门可直通诸家巷街。站在古县衙前厅遥望,气象万千!
古镇街道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处优美的自然景观,故又称“飞龙洞”,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洞壁上有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字石刻和繁体的“飞龙洞”、“陈公堰”的文字石刻,洞壁上还刻有一尺见方的一个图腾石像。这里有飞泻的瀑布、深深的水潭、奇特的洞中之洞、黑乎乎的大圆石,四周绿树成阴······
温中坝又名中坝,地处滔滔长江之中,约有几百亩,长度约为米左右。春天,这里绿草如茵,野鸭成群,也是工人们采沙采石子的好季节;夏天,江水猛涨,温中坝远看就像一条大鲸鱼浮在江面上,近看则草木茂盛无比,生机盎然;秋天,农民在上面种的农作物收获了,岛上一派丰收的景象;冬天,大水退去,中坝风貌全现,是游人踏沙采石的好时节······
县衙古镇外有一个压旗山村,这里安葬着陈鹏飞(字少南)。陈鹏飞是南宋时期有名的经学大师,与苏东坡、张子昭一起,并称宋代的“注经三杰”。陈鹏飞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贵秦桧,被秦侩诬陷贬了官。后来陈鹏飞就回到故乡,与妻子定居松溉,设馆教学,满腹的学问而落得教授蒙童“人之初”。最后陈鹏飞终老于松溉,葬于旗山之阳,即夫子坟。
青紫山又名“金子山”,是由几座连绵起伏的山坡组成的,山上除了人家和几十年前栽种的松树以外,还开发山坡种植了有许多果树,现有新修的公路和石阶盘曲而上。山上还有20世纪70年代用于存粮的“深挖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