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搭建三峡航运风向标
「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龄皖
9月14日下午,韩宗平的重卡缓缓通过闸口,开进位于秭归茅坪的银杏沱滚装码头。此时,50多公里外的宜昌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大厅,三峡通航数据中心平台上的数字也跟着跳动了一下,自动抓取了这次进场,并录入数据库。这个实时抓取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叫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综合指数。在韩宗平手机上的移动端,它还有一个更“软萌”的名字“安小宜”。
由宜昌交通部门自主研发的这个数据信息系统,从“景气指数”“价效指数”“绿色指数”三大方面为三峡重载滚装各节点提供权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达到物流成本最优化。做好“江”的文章,解决“通”的问题。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综合指数作为长江上第一个实时性、多功能、专业化的大数据集成,为三峡航运带来全新物流体验,为三峡航运高质量发展赋能。
确保装载秩序的“公平秤”
在城区装货出发前,韩宗平点开了“安小宜”,码头轮班信息、实时售票情况一目了然。“安小宜”提供的实时信息和数据,让他可以轻松选择出发时间和路上的速度。
国内三大滚装运输航线,宜昌与重庆之间三峡库区是唯一一条内河航线。此外,还有渤海湾和琼州海峡两大海运滚装航线。
韩宗平此去的目的地是重庆,重卡“进场”的信息也实时出现在码头调度室的电脑屏幕上。报港、买票后,系统自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调度。
“滴”的一声,“安小宜”接收到的调度信息显示,韩宗平的重卡将搭宜渝线当晚发船的“吉祥”班轮。透明的信秘,既方便,又让司机感到踏实。
虽然管理部门有严格规定,码头应以船舶AIS(自动识别系统)显示的船舶通过报告线的时间,确认船舶装、卸载排队轮次;车辆则按照购票序号依次装载。但利益驱动常使这一规则失效,在信息不透明的条件下,由此滋生了很多码头乱象。
码头企业在交通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安装了滚装调度管理与结算系统。“码头所有数据实时传输,从技术层面确保码头装载的秩序与公平交易。”宜昌港航建设维护中心滚装分局局长李南滔说。
年1月,码头企业在交通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安装了滚装调度管理与结算系统。在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智慧大厅,三峡航运数据中心各个系统数据显示在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车、船、货、航道、锚地等信息一目了然。
“所有数据实时抓取,从技术层面确保码头装载的秩序与公平交易。”宜昌港航建设维护中心滚装分局局长李南滔说。
“系统把车、船、港、货等大数据有效地归集到平台当中。”宜昌市交通运输智慧中心副主任邓舒介绍,动态采集的所有数据汇聚到云端的大数据中心,形成了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综合指数,这也是“安小宜”功能强大的原因所在。
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
因为三峡大坝,宜昌是长江航线唯一需要行船申报调度通行的江段。每年,近6万艘次船舶穿行往来,50万人次船员待闸补给,万游客畅游三峡,近亿吨货物装卸运转,各类航运要素齐聚于此。
信息不对称、运载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困扰着“黄金水道”的效益发挥,也给执法监管带来很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年1月,市交通运输部门研发推出了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综合指数。
针对滚装运输的发班时间不确定、车辆待港时间长、船舶配载率低等痛点问题,三峡重载滚装运输指数系统推出了三大指数和15项KPI,从不同层面反映滚装运输市场运行动态,让运力供需对接更加精准、高效。
“主要从‘景气指数’‘价效指数’‘绿色指数’三个方面为重载滚装作出市场分析。”邓舒介绍,“景气指数”主要反映以滚装运输为代表的三峡库区航运市场活跃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研判和决策。“价效指数”通过公路和水路运输成本的比较,为货车司机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绿色指数”通过双碳指标量化排放结果,引导滚装运输从业人员更多选择水运方式。
根据《三峡航运数据中心建设及年度数据分析白皮书》的数据,目前系统活跃司机数达到多人,平均待港时长从8至12小时下降至4至7小时,车辆平均上下滚装船时间在1小时内完成。
“对比公路运输,滚装运输年全年累计节省燃油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立方米。”李南滔介绍,通过“互联网+”,三峡重载滚装水运正在逐步告别传统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据介绍,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系统入选湖北省自贸区第四批创新实践案例。
解读经济的“晴雨表”
三峡重载滚装运输是长江内河航运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年往返货车约20万车次,装卸货物吞吐量约万吨。庞大的货物流量为统计、研究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经济提供了条件,也是经济活跃度的重要参考。
从宜昌始发三峡库区上行滚装班轮有宜(昌)渝(重庆)、宜(昌)忠(县)、宜(昌)万(州)线三条航线。三峡重载滚装运输综合指数集成了车辆安检信息,推出三大指数和15项数据分析,从不同层面反映三峡重载滚装市场状态。
年受疫情影响,全年车辆数出现了大幅下滑,但下半年复航后,滚装运输市场复苏势头强劲,相信在“双碳”政策的驱动下,经济、安全、环保的滚装运输仍将大有可为。
根据《三峡航运数据中心建设及年度数据分析白皮书》发布的年的数据,宜万线、宜忠线、宜渝线全年转运车辆占比分别为37.2%、36.1%、26.7%。三条航线上行货运量比较均衡,其中以宜万线最大。滚装转运居前三位的货种则是百货、建材、食品。
白皮书还透露,年全年发送车辆辆,车辆来源地前三位省份依次为重庆、湖北、四川,滚装运输市场主要服务于滚装航线贯穿的沿线省市。
“三峡航运大数据集成是市场应用和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邓舒说,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丰富航运大数据,致力于为长江经济带的每吨货、每辆车、每艘滚装船提供及时性的市场预判,整合船、货、港、车等多方潜在数据资源,从行业治理、水上客运、重载滚装、港口物流、船舶工业、航运人才等维度为三峡航运精准画像。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三峡断面通航指数”“三峡翻坝转运指数”也将陆续上线,最终形成综合性的三峡航运指数。通过航运数据集成化实现航运信息化,从而达到物流成本最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