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志愿者实地探访江苏长江沿岸石化企业污
七月,火热的太阳,学生暑假已开始。7月9日和10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和关心环保的高校学子一起,历时36小时,以“长江大保护环保正青春”为主题,实地探访长江沿岸的石油化工企业,看看它们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做得怎么样!
不让一滴水未经处理排入长江
9日上午,同学们来到金陵石化。金陵石化的8号码头就在长江边,厂区沿江有一公里多的岸线,会不会有污水直排长江?
据金陵石化的人员介绍,他们全面梳理了所有污水、雨水排口,要求码头生活污水、雨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严禁一滴水未经处理排入长江。
据了解,目前金陵石化九成的产品都已通过管道向外输送,通过建设尾气治理装置,将码头装卸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小环穿过了整个厂区,都没有异味呢。
这杯污水处理后口感如何?
9日下午,小环和同学们来到了扬子石化水厂。据说,污水在这里处理之后可以直接饮用,大家都想瞧一瞧~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使用了医疗纳米级别的反渗膜过滤技术,污水通过处理可变成“纯净水”,一位同学品尝之后说道:“没有味道,和纯净水口感差不多!”
据了解,扬子石化新建码头污水治理系统也已投用啦,据说能实现码头生产作业和生活用水对长江的零污染排放。
油气回收每年给20万辆车加油
看完扬子石化,小环一行马不停蹄来到了玉带油库,参观了油库中心控制室、质检室、油库发货现场、污水处理装置等。
在油气回收装置前,小环解开了一个疑惑:以前在加油站,总能闻到强烈的汽油味,为什么现在却闻不到了?
工作人员介绍,正是使用了油气回收设备将汽油挥发的气体进行收集,既防止油气挥发造成大气污染,又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自年实施油气回收改造以来,江苏石油每年回收的汽油量可加满20万辆汽车油箱呢。
十年磨一剑可降解的“塑料”瓶子
10日上午,小环和同学们来到了仪征化纤公司。
看这些枕头、被子、衣服、牙刷、饮料瓶……想不到吧,都是石油做成的。这是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拉索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生产线。
国内首条单产规模最大的涤纶短纤维的生产线,铛铛铛铛,石油变棉花。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大学生提出的污泥处置、噪声防护、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问题,仪征化纤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该公司的科研人员透露,从长远的环保考虑,10年前已立项研究可降解材料,目前可生产出6个月内达到90%降解的“环保塑料瓶”,正在扩大试用,即将量产。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水乡油田
10日下午,志愿者们来到了江苏油田。在采油一厂中控室,这里能看到显示采油机实时监控画面的大屏。
大屏中,“磕头机”紧邻着农田,通过放大镜头,可以清晰看到采油机的皮带、压力表等细节。通过实时监控,每两小时检查一遍所有采油机的状况。
江苏油田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主力生产区块毗邻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水产养殖业发达,环境十分敏感。他们承诺:“任何工作都必须给环保让路,给当地百姓饮用水安全让路。”
据了解,江苏油田拆除了原崔庄码头,另投资几千万元,在远离保护区的地方,新建了如今的崔庄油田输油码头,码头旧址迅速启动生态修复,复耕还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91.html